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縣政府文件 > 其他應主動公開的信息
索 引 號 | SM06101-3000-2023-00001 | 文號 | 寧政辦〔2022〕34號 |
發布機構 | 寧化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生成日期 | 2022-12-19 |
標題 | 寧化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寧化縣“十四五” 工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的通知 | ||
有效性 | 有效 |
索 引 號 | SM06101-3000-2023-00001 | ||
文號 | 寧政辦〔2022〕34號 | ||
發布機構 | 寧化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
生成日期 | 2022-12-19 | ||
標題 | 寧化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寧化縣“十四五” 工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的通知 | ||
有效性 | 有效 |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各有關單位:
《寧化縣“十四五”工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寧化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12月19日
(此件主動公開)
寧化縣“十四五”工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
目 錄
前 言 4
一、發展基礎和機遇 5
(一)發展基礎 5
(二)存在問題 6
(三)機遇與挑戰 6
二、規劃思路 9
(一)指導思想 9
(二)規劃原則 10
(三)主要目標 11
三、產業布局 12
(一)發展定位 12
(二)產業空間布局
(三)重點項目 19
四、重點發展任務 19
(一)擴量提質主導產業 19
(二)鞏固提升優勢產業
(三)積極打造化工產業鏈
五、發展路徑 25
(一)強化創新驅動,增強產業發展新動能 25
(二)推進智能制造,開啟數字工業新時代 26
(三)突出龍頭帶動,形成整體發展新格局 27
(四)提升園區承載,拓展集聚發展新空間 28
(五)提升品牌質量,塑造精品制造新標志 30
(六)抓好綠色制造,構筑生態發展新導向 31
(七)致力協同合作,譜寫開放發展新篇章 33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嚴格督查考核
(二)完善配套措施,強化要素保障
(三)爭取政策支持,實施區域聯動
(四)優化服務環境,轉變政府職能
附表:寧化縣“十四五”期間工業重大項目情況表 38
前 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開端,是開啟我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時期、邁向高收入階段的開局時期、實施創新強國階段的開局時期?!笆奈濉睍r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科學編制《寧化縣“十四五”工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對推進寧化工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在銜接《福建省“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三明市“十四五”工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和《寧化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等基礎上,寧化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組織編制了《寧化縣“十四五”工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主動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強基礎、調結構、轉方式、補短板、激活力”,加大創新驅動力度,對寧化縣工業高質量發展作出階段性謀劃,明確“十四五”期間寧化縣工業高質量發展環境、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重點產業發展方向、主要任務以及保障措施等,是指導全縣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據。
本規劃以2020年為基期,規劃期限2021-2025年。
一、發展基礎和機遇
(一)發展基礎
1.工業質量不斷向好。2020年,全縣共有規上企業132家,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78.5億元,工業增加值增速3.8%,居全市第4位;工業經濟效益指數464.1%,增幅16.5%?!笆濉逼陂g,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90%,2020年規上工業企業實繳稅收達到1.12億元,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37.8%,工業拉動經濟增長1.38%。
2.固定資產投資明顯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0.2%,增幅居全市第6位,技改投資增速61.5%,增幅居全市第5位。全縣有45家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完成投資10億元,其中鴻豐納米、月兔科技、福特科光電等4個省級技改項目完成投資1.2億元。
3.發展后勁顯著增強。“十三五”期間,全縣引進月兔科技等一批企業落戶寧化,新建技術創新平臺4個,其中省級2個,市級2個,創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小巨人領軍企業5家。累計實現專利申請量1420件、授權量912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27件。
4.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十三五”期間,全縣共實施工業項目240個,完成工業投資129.81億元。其中,日昌升機制砂等項目開工建設;雞公崠風能發電、鴻豐鈣化物深加工等項目竣工投產,固泰有機硅、納新硅業等企業組團入駐華僑經濟開發區,項目部分投入生產。
5.企業主體迸發活力。培育規下企業,眾邦電器、盛宏食品等13家規下企業成功入規,占全市新上規企業總數的1/6。壯大龍頭企業,月兔科技穩步向百億龍頭企業目標邁進,銷售額突破10億元。扶持高成長企業,鴻豐納米科技、長寧紡織等2家企業成功納入2018年度省級高成長企業庫,其中鴻豐納米科技被認定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二)存在問題
與此同時,寧化縣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產業結構不優,總體規模較小,主導優勢產業占比一般,尚未形成核心帶動作用。一是企業規模不大,都屬于中小型企業,年產值5億元以上的企業僅有3家,寧化月兔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長寧紡織有限公司和寧化行洛坑鎢礦有限公司。二是產業層次偏低,產業鏈條不長,產業分工仍處于價值鏈低端,過度依靠要素投入,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增長方式粗放的問題尚未根本改變。三是科技創新偏弱。主要表現為創新意識不強、創新平臺不優、創新人才不精、創新工具使用率偏低。四是基礎設施不完善。園區消費、娛樂等生活配套設施滯后,相關第三產業沒有與之配套。
(三)機遇與挑戰
“十四五”時期,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為推進寧化工業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一是中央支持蘇區發展的政策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福建發展和蘇區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福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專門制定出臺政策支持福建發展,尤其是2021年出臺的《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關于印發新時代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明確“研究支持三明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支持三明推動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安排國家應急管理部對口支援寧化,省委省政府安排省應急廳、省金融監管局、省冶金(控股)集團公司等8家單位對口幫扶寧化,促進老區蘇區振興發展。這些都賦予我們重大使命、帶來重大機遇,為我們推進寧化工業高質量發展帶來強勁動力。二是區域協同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帶來的合作機遇。近年來,省委審時度勢、科學謀劃,作出了建設兩大協同發展區的重大決策,并在共建產業基金、建設共享共用平臺、打通互聯互通通道等方面出臺了專項政策。寧化是閩贛合作的重要窗口,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閩贛兩省合作向縱深推進,寧化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條件更加成熟。這些都為寧化發揮省際交界地獨特優勢、更好地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大戰略,對接泉南城鎮產業帶帶來契機,也為寧化工業高質量發展融入全省發展布局創造了機遇。三是數字化發展為寧化工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隨著機器設備智能化、科技研發成熟化、操作程序簡單化,需通過“機器換人”、智能化改造,全面提升傳統制造方式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特別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電子商務等“互聯網+”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工業領域,并以此為基礎催生個性化定制、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這也為寧化工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同時,寧化工業高質量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和挑戰:一是國內外形勢多變帶來的挑戰。當前我們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感染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世界經濟復蘇動力和貿易增速趨緩、新一輪產業革命導致創新要素競爭加劇。同時,兩岸深度融合還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加之美國戰略重心將進一步向亞太轉移,挑起區域緊張局勢,這些都對國內經濟社會持續向好發展帶來了新挑戰,對寧化這樣一個山區縣發展影響同樣不容忽視。二是高質量發展基礎不牢帶來的挑戰。受自身實力有限、市場需求不旺、融資難、融資貴等因素影響,寧化企業還存在著內生動力不足、產業轉型步伐不快、支撐項目不多,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競爭力不強,工業發展模式粗放,工業新增長點接續不足等諸多問題。如何引導企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是我縣“十四五”時期亟待破解的重大課題。三是產業創新能力不足帶來的挑戰。我縣經濟結構主要以農業型、傳統型、資源型結構為主,縣內大中型工業企業、生產型科研機構比較缺乏,產業創新平臺、創新主體、創新能力都處于比較低的發展層次,全縣研發投入強度長期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科研院所數量有限,符合寧化產業發展需求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更是鳳毛麟角。人才支撐不力,人才總量偏少,層次結構不優,高層次人才引進難、留住難、培養難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緩解。
二、規劃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新理念及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對三明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促創新”的總體要求和中央制造強國戰略部署,深入推進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抓中央支持福建和老區蘇區發展的政策機遇。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緊扣產業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自動化、服務化、品牌化方向,堅持穩增長與轉方式并舉、擴總量與提質量并重、調結構與促創新并進,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為重點,以特色工業園區發展壯大為突破,以重大項目推進為抓手,全面提質改造生產工藝,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把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貫穿于產業轉型發展、融合發展全過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全方位推進寧化工業高質量發展。
(二)規劃原則
——堅持創新為先。把創新驅動擺在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位置,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結合的工業創新體系,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支持企業在關鍵技術、核心裝備研發和新產品開發上取得新突破,促進產業由價值鏈低端向高端躍升。
——堅持集群為上。發揮龍頭骨干企業引領作用,“一企一策”“一業一策”扶強做大,推動企業建鏈補鏈延鏈強鏈,促進產業間功能互補、合理分工、協作配套。統籌空間布局,提升一批重點園區、示范基地,提高產業集中度。
——堅持合作為重。貫徹開放發展理念,對接新發展格局,主動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對接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強化產業鏈招商、園區招商、以商招商,努力招引一批產業鏈上中下游配套企業。密切對內協作,優化要素配置,形成分工明確、協作密切、相互關聯、優勢互補的發展新格局。
——堅持綠色為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進產業生態化,加強綠色技術研發和產品應用,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體系,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促進工業轉型與綠色發展融合并進。
——堅持融合為本。深化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推進“互聯網+先進制造”,加快信息技術集成應用,推動制造業向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變,形成產業競爭新優勢。
(三)主要目標
1.總體目標
到202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315億元,年均增長12%,工業增加值達到71.01億元,年均增長8%?!笆奈濉逼陂g工業投資年均增長12%。
2.具體目標
——產業規模進一步提升。到2025年,工業增加值占全縣GDP比重提高到28.2%;智慧家電、礦產加工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主導產業實現產值230億元,打造智慧家電制造百億產業集群。到2030年,產業規模進一步提升,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經濟發展水平保持在全市中上水平。到2035年,產業發展效益顯著提高,產業整體質量大幅提升,基本建成現代化產業體系。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到2025年累計培育產值億元以上企業90家以上,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5家。全縣單位GDP能耗、規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完成市定目標任務,每年新增高成長企業2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家。到2030年,基本形成以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生產性服務業為配套的現代工業體系,工業比較優勢進一步凸顯,產業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到2035年,基本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產業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力爭到2025年,每年滾動實施工業重點項目60個以上,帶動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12%以上。突出產業策劃招商,每年滾動策劃儲備重大項目30個以上,招商對接重大項目20個以上。到2030年,形成產業項目滾動接續發展和良好態勢,項目質量進一步提升,產業后勁進一步增強。到2035年,產業項目質量顯著提升,為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提供有力支撐。
——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到2025年,全縣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2家以上,規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10%以上;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分別提高到10%以上;全縣R&D投入總量達到2.5億元以上,年均增幅20%以上。到2030年,創新要素大幅增加,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全縣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5家以上。到2035年,創新創業創造活力顯著增強,科技進步貢獻率顯著提升,形成以創新為主動力和戰略支撐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三、產業布局
(一)發展定位
依據工業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優勢,寧化重點發展三大主導產業和兩大優勢產業,形成“三地兩極”的工業經濟發展格局。一是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優勢,大力培育資源型產業,推動礦產品加工產業延伸、拓展,加快轉型發展,打造三明市西部礦產加工基地;二是依托月兔科技,注重強鏈補鏈延鏈,壯大智慧家電產業發展,打造福建智慧家電產業集聚高地;三是依托原子科學產業園,以國家應急管理部、省冶金集團等對口支援幫扶為契機,著力推進優勢明顯的新材料生產項目,打造中央蘇區重要的新材料生產基地;四是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優質發展,主動融入三明市紡織千億產業集群,形成三明西部紡織產業經濟增長極;五是壯大提升特色食品加工產業,形成寧化特色食品經濟增長極。
(二)產業空間布局
圖1 寧化縣工業產業空間布局
根據寧化工業基礎,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秉承“一區多園”的發展理念,形成“一區多園、多點支撐、特色互補”的產業空間布局(圖1)?!耙粎^”指寧化華僑經濟開發區,“多園”指城南工業園、城南化工工業集中區、應急物流產業園、湖村循環經濟產業園、竹木產業園、石壁家具業園、原子科技產業園、機制砂陶瓷產業園和蓮塘食品加工園。
圖2 中心城區五大產業園區
城南工業園:位于城南鎮,用地規模360公頃。依托月兔空調和長寧紡織、福特科光電等龍頭企業打造現代工業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智慧家電、紡織服裝、戰略性新興、新材料等產業。
城南化工工業集中區:位于城南鎮,用地規模232公頃。產業發展定位分為四個方向:一是依托穩定同位素標記化合物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打造獨具特色的高技術穩定同位素材料產業群;二是充分利用豐富的稀土資源,打造特色鮮明的上下游一體化稀土材料產業集群;三是支持硅材料產業向上下游延伸,強化縱深發展,通過延鏈強鏈方式,形成區域性硅膠產業生產基地;四是緊抓發達地區產業升級產生的機遇,承接涂料油墨及樹脂乳液等精細化工產業轉移,建設技術成熟、環境友好、競爭性強的新型精細化工產業園區,成為我縣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
應急物流產業園:位于城南鎮,用地規模238公頃。園區定位為應急產業、安全產業和應急裝備物流倉儲示范園區。緊抓國家對老區蘇區高質量發展大力支持契機,把握國家應急管理部對口支援機遇,基于我縣現狀和優勢,圍繞扶持政策,重點打造生產、倉儲、物流深度融合的現代應急裝備物流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安全產品生產、應急裝備生產和物流倉儲等產業。
圖3 湖村循環經濟產業園
湖村循環經濟產業園:位于湖村鎮,用地規模144公頃。園區定位打造成“礦產資源開發—拋廢尾料再生—綠色材料”新型綠色循環經濟模式的標桿示范基地。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加大對接力度和暢通項目堵點,引進節能環保的熟料水泥生產線,積極推進先進技術成果轉化,加快礦產加工拋廢資源再生利用項目落地,鼓勵引進利用固廢資源生產尾礦微粉、改性硅酸鹽、改性建材等項目,支持和引導礦山企業加大固廢資源的高品質回收的科研力度,分離提純高附加值產品,重塑拋廢資源價值。遠景規劃利用再生資源就地轉化,形成新產業鏈條,打造長流程的綠色礦山經濟體系。
圖4 竹木產業園
竹木產業園:位于安樂鎮,用地規模23.6公頃。園區定位打造成南部優良竹木資源聚合產業集群。發揮綠色生態的竹木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林竹深加工產業,擴展生態板材、集成材、家具、工藝品、活性炭等產業鏈和商貿物流產業,打造竹林品集散地。
圖5 石壁家具產業園
石壁家具產業園:位于石壁鎮,用地規模13.59公頃。園區定位為打造高端綠色環保家具產業。重點發展高端綠色環保家具,發展生產以機械化、自動化和協作化生產為主,通過引進或整合現有企業,實現傳統家具產業升級。
圖6 原子科技產業園
原子科技產業園:位于中沙鄉,用地規模20公頃。園區定位為醫用同位素生產及拓展應用。主要依托清華海峽研究院的技術優勢,爭取涉核央企參與入股投資,建設一座25-30兆瓦的醫用同位素生產堆及其配套處理線項目。主要生產碘-131、鉬-99等醫用放射性同位素,兼為區熔單晶硅、核孔膜生產提供輻照功能,并預留中子束流引出孔道。重點發展同位素醫用產品、科技研發等項目。
機制砂陶瓷產業園:位于城郊鎮,用地規模66公頃。園區定位為打造區域性的機制砂和陶瓷生產基地。依托我縣豐富的資源,鼓勵發展生態環保的礦石深加工,保障區域內的大宗建材原料的穩定供應,推進尾料進行綜合利用,實現資源全利用。支持瓷土資源向陶瓷粉體、日用陶瓷、建筑陶瓷、衛生陶瓷、藝術陶瓷等終端產業鏈延伸。重點發展礦產加工和陶瓷生產等產業。
蓮塘食品加工園:位于城郊鎮,用地規模54公頃。園區定位為特色食品產業集群,依托我縣“兩米兩茶”優質生態農副產品優勢,引入先進食品加工生產線,提升本地農產品價值,做大做優本地特色食品品牌。重點發展食品加工和農副產品深加工。
堅持項目帶動,根據我縣工業發展現狀及招商引資意向,梳理出近期重點續建和新建的重點項目。詳見附表1《寧化縣“十四五”期間工業重大項目情況表(2021~2025)》。
1.礦產加工業
——發展目標:按照“資源往產業延伸、往園區集聚、往國有企業集中”的發展思路,實現礦產有序開發和規?;_采,推動礦產資源產業化、高端化、集群化,促進礦產品加工產業提質增效,力爭到2025年實現礦產加工業產值80億元以上。
——發展重點:
培育發展稀土產業。抓牢國家新一輪稀土產業專業化整合契機,加強央企省企對接力度,突破稀土分離指標和稀土采礦證辦理,加快推進總投資10億元的1萬噸稀土分離冶煉項目,實施高性能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稀土磁致伸縮材料等產業鏈配套項目,共同打造海西稀土材料及高端應用的產業集聚平臺。加強稀土項目招商,推動產業鏈向磁性材料、永磁電機等產品拓展,全力打造稀土資源開發基地,推動資源就地轉化、效益盡快體現。
發展尾砂固廢綜合利用。依托鎢礦尾砂資源,加強招商引資,推動鎢尾砂、固廢綜合利用,發展下游新型建筑材料,爭取優質項目落地寧化。
深度開發利用機制砂。加快推進日昌升機制砂生產項目和泓鑫高科高級陶瓷原料提取項目的建設,規劃引進1家大型機制砂生產企業,利用機制砂尾料提煉生產瓷土、發泡陶瓷原料等,推動發展陶瓷深加工產業,發展壯大陶瓷、玻璃制品等產業鏈。
做精做強石灰石產業。以鴻豐納米科技、和興碳酸鈣等企業為依托,積極發展輕質碳酸鈣、食用級碳酸鈣等下游深加工產品。積極對接省市政策,推進旋窯水泥建設工作。
推動鉀長石和石英石產業發展。加快推進行洛坑鎢礦非金屬資源回收項目,逐步發展深加工玻璃、陶瓷、橡膠、磨料等深加工產業。跟進石英石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招商項目,促進大宗固體廢棄物、尾礦伴生礦綜合利用,加快推進循環經濟產業集中區建設,引進加氣磚、發泡材料等下游產業鏈項目。
2.智慧家電產業
——發展目標:依托智慧家電產業園,以月兔科技為龍頭,注重產業鏈條補齊和延伸,通過內涵提升、外延擴張,不斷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到2025年智慧家電制造產業分別實現產值100億元。
——發展重點:壯大提質智慧家電產業。鼓勵支持月兔科技加大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和推廣力度,構建核心產業技術,實現產品向智能型發展。拓展產業發展鏈條,通過引進壓縮機、電機等關鍵部件生產企業,實現空調生產全產業鏈。吸引客商投資建設空氣凈化器、集成熱水器、廚房電器等生產項目,形成產業聚集。
3.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展目標: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計劃,促進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發展核醫藥、應急裝備、碳纖維和硅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25年,建成全國應急能力提升示范縣,培育年產值十億的新興產業企業2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50億元。
——發展重點:
做大做強新材料產業。利用同位素生產堆輻照技術生產單晶硅,并引入客商發展半導體材料,力爭推進一批特色優勢明顯的新材料生產項目,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支持福特科光電等企業,大力發展智能監控鏡頭等精密光學元件新產品生產。
全力發展核醫藥產業。加快推進同位素生產堆項目建設,生產鉬-99,碘-131,碘-125,錒-225,镥-177等核素,并在此基礎上發展醫用鍺鎵發生器、醫用177Lu核素、抗生素菌渣無害化、醫用放射源、核孔膜、穩定同位素等下游產業,推進核醫藥領域運用,實現醫藥產業突破發展。
大力培育應急裝備產業。利用國家應急管理部等對口支援幫扶的契機,加快推進應急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力爭生命救助、消防器材、動力燃料、照明設備、生命支持、污染清理、防護用品、工程設備、無線通訊應、工程材料等應急裝備生產項目落地生根。
積極打造碳纖維產業。加快引進生產碳纖維布龍頭項目落地,帶動碳纖維頭盔、輪轂、體育用品(頭盔、輪轂)、航空領域(發動機葉片、中央翼盒、機尾組件)、風電葉片、汽車領域(車身底盤、座椅結構、前端支架、隔音板)項目快速落地,形成特色碳纖維產業發展基地。
積極培育硅膠產業。加快推進硅橡膠混煉膠、氣相硅膠制造項目落地,吸引客商投資建設硅膠注塑、防滑墊、高端數碼產品保護套等生產項目。
1.紡織服裝業
——發展目標: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推進山海協作,打造三明西部紡織服裝集聚平臺,到2025年,培育產值十億紡織服裝企業2家。
——發展重點:依托長寧紡織、奔鹿紡織等龍頭企業,積極主動融入三明市紡織千億產業集群,積極引進紡織布料、紡織品、服裝等項目落地,重點發展中、高檔紡織面料、棉紡布、工業用布,帶動棉紡、織造、服裝等領域整體水平提升,延伸拓展高附加值的紡織產業鏈條,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加快恢復奔鹿研發生產牛仔布系列,重點推動奔鹿無紡布生產加工項目,進一步挖潛寧化產業產能,挖掘產業亮點,增加新經濟增長點。加快培育本地服裝產品,樹立相關服裝品牌,壯大本地服裝企業實力。推動城南長宏時尚服飾、水茜迪派服飾、翠江元康紡織服裝、翠江尊龍智能服裝、城南寧雅羽絨服飾、淮土鎮滕秀服裝等服裝生產項目建設,提升寧化紡織服裝工業競爭力。
2.特色食品產業
——發展目標:根據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及山林、林下資源,大力發展農副產品資源深加工。
——發展重點:依托河龍貢米、揚晨食品、一筆峰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果蔬、糧食、茶葉、食用菌、油茶、水產等農副產品加工,開發保健食品、休閑食品、冷凍食品等。推動河龍貢米產業園、河龍攢得錦豆制品生產、河龍德源休閑食品加工生產、石壁天雕蓮子加工、石壁江家客家粉皮加工、湖村糧食加工、胚芽綜合加工利用和倉儲基地建設等項目的建設。
——發展目標:依托城南化工工業集中區,打造獨具特色的高技術穩定同位素材料產業,打造特色鮮明的上下游一體化的稀土材料產業集群和有機硅材料產業集群。力爭到2025 年,園區投資規模累計達15 億元,年銷售收入達20 億元左右,年工業增加值4 億元左右。
——發展重點:
依托擬入園高科技項目——穩定同位素標記化合物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打造獨具特色的高技術穩定同位素材料產業;大力推動同位素化工產業,發展同位素標記化合物,同位素醫藥中間體。
依托豐富的稀土資源,打造特色鮮明的上下游一體化的稀土材料產業集群;大力推動稀土材料,稀土分離,制備稀土氯化物或氧化物,單一稀土元素的分離,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儲氫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合金材料,稀土熒光材料等產業的發展。
依托現有的硅膠產業,打造特色鮮明的上下游一體化的有機硅材料產業集群。引入生膠、硅油、混煉膠、硅膠制品、硅膠模具、色母添加劑、白炭黑深加工等企業入園,推動硅膠全產業鏈發展。
推動其他精細化工材料發展。大力推動涂料、油墨、膠粘劑、聚氨酯膠粘劑、環氧樹脂膠粘劑、丙烯酸酯膠粘劑材料的發展;推動溶劑、電子化學品、助劑、季戊四醇、增塑劑產品等專用化學品的發展;積極推動洗發水、沐浴露、護發素、洗手液和化妝品類等日用化學品產業發展。
著力推進林產化工產業發展。以松香、松節油等原料利用的深加工項目,加大松香深加工,松節油深加工業的發展;以林產工業為鏈條的關聯化工產品,加大造紙膠料、陽離子分散松香膠,烷基烯酮二聚體(AKD)、脲醛樹脂和酚醛樹脂的發展。
1.鼓勵企業自主創新
積極對接省級技改基金和專項技改獎勵資金,組織實施新一輪技改專項行動,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增資擴產、技改提升項目;指導企業運用數字信息技術,加快“上云上平臺”“機器換工”,打造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在全縣遴選10家具備潛力的科技型企業,按照科技型企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梯隊培育,強化分類施策和靶向服務,打造一批核心技術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領軍企業。
2.發展企業創新平臺
圍繞主導產業需求,引進省內外大院大所在我縣布局分支機構,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重點圍繞鎢開采及深加工、石灰石深加工、核醫藥產品開發等,開展技術和產業化應用研究,提高產業創新能力,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鼓勵龍頭骨干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務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同組建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建一批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提高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
3.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
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指導意見,健全以技術交易市場為核心的技術轉移和產業化服務體系,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信息發布和共享平臺,促進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產業化。以主導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鎢和稀土、智慧家電、核醫藥、石灰石和應急裝備等產業創新平臺建設,搭建網上網下對接平臺,推進我縣處于并跑、領跑水平的先進制造業關鍵核心技術的轉化應用,逐一制訂產業化扶持措施。建設應用型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項目庫。完善招標制度和政府采購政策,推動政府和國有投資項目采購本地產自主創新優質產品。
1.打造應急裝備產業基地
以國家應急管理部對口支援幫扶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應急救援“一園三基地”、原子科學產業園、化工工業集中區等項目,推動相關產業聯動集聚、生產要素跨界配置,補齊工業短板,支持企業對接科研院所、科技特派員等力量,加快打造一批產學研用合作平臺,不斷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
2.推動制造技術改造提升
以先進技術裝備為支撐,以信息技術深度應用為手段,以設備更新換代、科技成果轉化、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和綠色制造為重點,支持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和新標準實施技術改造。重點實施新一輪技改行動,持續用好省級技改基金和專項技改獎勵資金,持續開展“機器換工”,力爭2025年全縣80%以上企業工藝及裝備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3.夯實數字產業發展基礎
抓住中央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福建打造數字經濟高地和數字中國示范區建設的機遇,扎實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建設,加速普及千兆光纖網絡,實施IPv6發展行動計劃,以5G應用為承載通信網,整合無線感測器和控制技術,將傳感器、工業機器人、工業控制系統、物流設備等進行連接與集成,實現人與機器、機器之間、工廠之間互聯,發展網絡化、服務化、智能化新型制造模式,逐步在原子產業園、應急裝備產業園等產業園實現5G網絡部署,打造支撐全省先進制造業發展的新一代超高速基礎網絡。
1.壯大一批領軍型企業
把優勢龍頭企業作為培育支持著力點,加快培育發展創新驅動、主業突出、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產業龍頭。鼓勵引導龍頭骨干企業把中小企業納入協作配套體系,帶動中小企業聚集發展,實現以大帶小、以小促大、以優助強的深度產業協作配套融通模式。推動龍頭企業在突出主業的基礎上延伸產業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向大型化、集團化、現代化發展。
2.培育一批隱形冠軍企業
鼓勵各類中小企業圍繞龍頭企業聚集發展,主動對接龍頭企業需求,提高產品質量。培育中小型科技企業,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加強“專精特新”培育企業庫管理和企業運行監測分析,促進企業良性循環。以“個轉企、小升規、規轉股、股上市”為主線,加強中小企業成長輔導,全力推動成長性好、創新力強、市場前景大的中小企業上規模發展。
3.支持企業兼并重組
支持龍頭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開展技術、業務、品牌和渠道等重點要素的并購重組,實現快速裂變擴張,增強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鼓勵龍頭企業國際化拓展。支持企業加速建設面向全球的資源、市場、人才配置和生產服務系統,不斷開拓國際市場。
4.推動企業加快成長
推進大中小企業供應鏈協同,促進大中小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推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實現協同采購、協同制造、協同物流。促進大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共享,鼓勵大企業建立開放式產業創新平臺,暢通創新能力對接轉化渠道,實現大中小企業之間多維度、多觸點的創新能力共享、創新成果轉化和品牌協同。建立大中小企業數據驅動模式,推動龍頭企業深化工業云、工業大數據等技術的集成應用,并將先進的管理技術向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推廣,全面優化中小企業生產流程,提高中小企業運行效率。
1.強化園區標準化建設與管理
推動園區規劃與經濟社會總體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產業規劃以及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準入清單(“三線一單”)等有機銜接,促進“多規合一”。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相結合,加強規劃引導、政策扶持和企業服務,綜合運用財稅、產業、金融、土地、人才等政策,促進生產要素向重點產業傾斜、向高端領域匯聚,合力推進園區內工業創新轉型。加快園區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嚴格落實環境監管要求,提高環境治理能力。
2.推進工業園區集約發展
做強做優本地特色產品,加速培育龍頭企業,注重“一區多園”統籌規劃、合理分工、錯位發展,協調推進,避免多點布局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對畝產不達標企業,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土地政策及安全生產、環保等有關規定,制定差別化用能、水電價、排污及改造提升等政策措施,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3.打造若干產業集群
突出建鏈強鏈延鏈,以產業鏈缺失和薄弱環節、產業集群配套項目對接為重點,認真做好城南化工工業集中區規劃調整及智慧家電產業園、原子科學產業園、應急裝備制造產業園等“園中園”規劃,為新家電、同位素生產及應用、應急裝備等產業項目入駐提供發展空間,推動主導產業朝多樣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加快推進開發區“僵尸企業”和閑置土地盤活,加大存量用地儲備,提升項目承載能力。加大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動開發區智能制造產業園、河龍貢米產業園二期等項目建設,通過搭建特色平臺“筑巢引鳳”,進一步發揮平臺實效。
4.推動園區數字化轉型
產業園區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對引導產業集聚、促進體制改革、改善投資環境有重要作用。傳統產業園區普遍面臨管理效率低下、配套服務薄弱、運營模式落后等問題,難以有效服務產業發展,形成產業集聚效應。以園區數字化改造帶動各類產業平臺整合提升,是變革傳統生產方式、組織方式、管理方式的基本路徑,是驅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通過推進園區數字化建設,建立以園區管理、運營平臺為基礎,以產業服務平臺為核心,以大數據運營平臺為支撐的智慧園區,培育新動能,打造良性循環的數字化生態。
1.引導企業實施品牌戰略
引導企業制訂商標品牌發展規劃,分類指導和支持企業實施商標品牌戰略。鼓勵企業圍繞產品質量、管理水平、創新能力、誠信服務、營銷能力、社會責任、企業文化等支撐品牌發展的綜合要素,夯實品牌發展基礎。支持企業申報馳(著)名商標,擴大保護領域,提高自我保護水平。鼓勵企業開展商標宣傳,形成獨具特色的企業商標文化,培育一批擁有較高行業知名度的專業化品牌。
2.加快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鼓勵礦產加工業、智慧家電業、紡織服裝業和特色食品業等優勢行業開展區域品牌創建申報,加強區域品牌的使用和管理,大力宣傳和開發區域品牌價值開發,研究制定行業聯盟標準,努力培育行業“明星”品牌、“明星”產品,打造精品制造新名片。
3.推進質量誠信體系建設
引導企業樹立“質量第一”經營理念,推廣卓越績效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經營,建立健全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提高市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大對重要工業產品質量動態監管,建立和實施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監測、預警、信息通報機制,落實質量安全追溯、召回、區域監管和責任追究等制度,構建預防質量安全事故、突發事件的預警應急指揮和救援體系。
1.推進工業節能減排降碳
全面推動重點領域節能減排降碳措施,建立和完善重點用能企業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實施重點產業能效提升計劃,加強節能目標和碳強度目標責任及考核評價。加大減排降碳力度,突出抓好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減排工作,強化結構、工程、管理減排,嚴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加強節能調度,實施清潔能源優先、減排優先的有序供能、用能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積極發展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廣發展分布式能源,逐步降低煤炭能源消費比重。加快低碳技術和設備研發應用,推廣清潔發展機制,建立和完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在重點企業推行碳計量審計和碳減排目標考核,推進低碳企業試點示范。統籌推進以大氣、水、土壤為重點的污染綜合治理,綜合運用結構調整、新技術推廣、政策引導、法規強制等多種手段,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大力實施節能減排示范項目,確保新上工業項目能耗、技術、環保指標達到國家標準,遏制高載能(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推行排污權、碳排放權等交易制度,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不斷擴大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范圍,發展環保市場。
2.加強資源節約利用
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將各類工業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加快循環化改造,構建完整的循環型工業體系,打造一批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和示范企業,探索建立適合行業特點和區域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節約集約利用水、土地、礦產等資源,加強全過程管理,探索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加大有色金屬、建材等工業領域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加強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防治、固體廢物監管和危險廢物處置。
3.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深入開展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專項行動,開發利用尾礦,促進大宗固體廢棄物、尾礦伴生礦綜合利用,加快推進循環經濟產業集中區建設,引進加氣磚、發泡材料等下游產業鏈項目。加快推進行洛坑鎢礦與中南大學合作攻關鎢尾礦提取長石及石英技術,逐步發展深加工玻璃、陶瓷、橡膠、磨料等深加工產業。
1.加強區域協同發展
主動融入協同發展區,將閩西南山區資源與沿海地區資本、技術緊密結合,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大力開展協同招商。抓住區域協同招商的機遇,加大醫用同位素產業項目的引進力度,推動應急裝備產業項目落地建設。加快產業平臺建設,加強與閩西南相關縣、區協作,加快泉寧共建產業園等產業平臺建設,提升園區承載。
2.深化產業國際合作
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產業合作,貫徹落實“一帶一路”重大戰略部署,加快推進寧化企業與周邊國家產能合作。在有條件的國家和地區建設一批境外工業合作園區。加強政策引導,推動產業合作由加工制造環節為主向合作研發、聯合設計、市場營銷、品牌培育等高端環節延伸。
1.成立領導機構
成立縣“十四五”工業發展規劃工作領導小組,由縣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縣工信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工信局,由縣工信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負責監督規劃的執行及考核等工作。各鄉鎮、部門必須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鞏固規劃的引領作用,將規劃執行情況列入重大決策,確?!笆奈濉惫I發展規劃執行到位。
2.加強督查考核
把工業發展同各級各部門工作考核緊密結合起來,制定重點工作目標責任制,定期對各鄉鎮、部門、單位的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進行督查,確保各項目標任務按期完成。
1.強化基礎建設
加快構建路網、水網、電網、信息通訊、排水、環保等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做好工業發展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園區、重點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的銜接,進一步改善工業發展的基礎條件。重點抓好智慧家電產業園、原子科學產業園、應急裝備制造產業園等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園區配套服務水平。
2.加強用地保障
堅持用地規劃,統籌安排全縣工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重大工業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用地和企業擴大規模用地,對一般項目實行差別化的供地政策,提高工業用地準入門檻,提高用地投入產出比。
3.暢通融資渠道
積極拓寬和創新融資渠道,加大各級財政對工業發展的投入,擴大社會融資規模,切實解決工業經濟發展中的資金瓶頸問題。完善財稅金融支持政策,整合政府投融資平臺,促進金融與財政、產業政策融合,引導金融機構圍繞重大項目、小微企業、高新產業和縣域經濟發展等擴大信貸支持;積極支持和鼓勵發展多種金融機構,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金融市場,鼓勵金融市場的多元化發展;鼓勵條件成熟的企業進行股權融資、上市融資或發行債券;積極建立各種所有制并存或混合所有制形式的產業發展基金或創業風險投資基金,推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
4.增強人才保障
構建人才信息數據庫和網站,建立人才“綠色通道”,加大育才力度,拓寬引才渠道,促進更多中高端人才進駐寧化。圍繞支柱產業、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引進和培育高層次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和壯大優秀企業家及企業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錘煉一支具有戰略眼光、開拓精神、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管理隊伍;完善職業教育培訓機制,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和培訓模式、培訓機構,培訓工業發展急需的高技能專業人才。
1.爭取政策扶持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蘇區老區振興計劃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積極爭取國家產業政策向寧化縣傾斜,努力爭取國家(及省級)蘇區振興政策支持資金、重大產業振興資金及其它專項資金支持。
2.推進區域聯動
樹立區域統籌協調發展理念,突出寧化開發的戰略地位,加快集疏運通道的建設,發揮閩贛商貿物流樞紐作用;加強處理好各產業區域與其它區域的分工合作關系,實現區域優勢互補、協調發展。
1.推進依法行政
把加快體制改革和依法行政作為優化發展環境的突破口,在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減化審批手續和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的基礎上進一步簡政放權,規范涉企收費,堅決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切實降低商務成本和提高辦事效率。
2.健全服務體系
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機構)發展,通過有效整合各種服務資源,努力滿足產業集群和工業園區內企業的共性技術需求和公共服務需要,實現技術、人才、信息等資源共享。提升公共服務平臺水平;促進協會(商會)等社團組織和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發展,充分發揮社團組織幫助中小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推動服務機構提高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水平。
3.優化發展環境
強化服務意識,實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及責任追究制,提供一站式辦公和一條龍服務,以及專門機構代辦代審等全方位,多層次的優質高效服務。探索構建政府與企業、社會組織良性互動機制,建立政府委托授權機制,加強政府與各行業協會、商會、產業聯盟的定期溝通和不定期交流。
序號 |
項目名稱 |
建設規模和內容 |
總投資 (萬元) |
建設起止 年限 |
“十四五” 預計投資 |
責任 單位 |
備注 |
|
一、城南工業園共17個項目,計劃總投資57.35億元 |
||||||||
1 |
奔鹿48000噸無紡布生產線擴建項目 |
總建筑面積3.02萬平方米,新建廠房、員工宿舍等,分三期建設年產48000噸無紡布生產線,同時配套相關設施 |
52150 |
2020-2023 |
52150 |
工信局 |
報市“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 |
|
2 |
核孔膜生產項目 |
總建筑面積約1.8萬平方米,建設核孔膜輻照室反應堆及膜蝕刻車間等 |
10000 |
2021-2023 |
10000 |
工信局 |
報市“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 |
|
3 |
三浦有機硅生產項目 |
建設生產二氧化硅(抗結劑)系列產品的生產線6條 |
15000 |
2022-2025 |
15000 |
翠江鎮 |
|
|
4 |
寧化固泰新型硅橡膠生產項目 |
建筑面積3.8萬余平方米,建設占地58畝,建設年產6萬噸的硅橡膠、混煉膠、液態硅橡膠、固態硅橡膠、有機硅等硅橡膠材料生產廠房,同時配套建設辦公樓、水、電、消防設施等。 |
52000 |
2021-2025 |
52000 |
翠江鎮 |
|
|
5 |
寧化正鑫硅膠制品深加工項目 |
項目主要建筑面積5600平方米,建設硅膠制品生產廠房5600平方米,采購、安裝7條生產線生產玻璃包邊硅膠制品。形成年產2000萬片生產能力,配套建設辦公樓、水、電、消防設施等 |
36000 |
2022-2025 |
36000 |
翠江鎮 |
|
|
6 |
寧化小盾鋼化玻璃蓋生產項目 |
總建筑面積1.36萬平方米,建設年產3600萬片鋼化玻璃蓋生產線,配套廠房、辦公、消防等設施 |
54000 |
2022-2025 |
30000 |
翠江鎮 |
|
|
7 |
寧化豐光特種玻璃生產項目 |
總建筑面積18600平方米,建設豐光特種玻璃生產廠房、綜合辦公樓、研發中心、倉庫及配套建設水、電、消防、環保設施等。 |
36000 |
2022-2025 |
20000 |
翠江鎮 |
|
|
8 |
斯韋富特時尚輕工產品生產項目 |
總建筑面積12.17萬平方米,項目分二期建設,第一期:建設年產2000萬件時尚箱包產品生產廠房、綜合樓、倉庫、產品研發中心、大數據分析平臺等;第二期∶建設年產1500萬件運動類輕工產品生產廠房、員工宿舍、員工保健中心等,配套建設水電、環保、消防、綠化等 |
63000 |
2022-2025 |
63000 |
城南鎮 開發區 |
|
|
9 |
年產光學鏡片1200萬片建設項目 |
項目規劃占地面積50畝,總建筑面積18000平方米,新建辦公樓3500平方米,加工車間12000平方米,存儲倉庫1000平方米,檢測車間1500平方米,新建光學鏡片生產線10條,建設水電、消防、環保等配套設施,年產光學鏡片1200萬片。 |
20000 |
2023-2025 |
20000 |
方田鄉 |
|
|
10 |
城南同富安防雨衣生產項目 |
總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新建生產廠房、原料倉庫、成品倉庫、辦公室、宿舍樓等。購置全自動下料機、全自動鋪布機等,建設安防雨衣生產線3條,建成后年產安防雨衣等勞保用品60萬件。 |
5350 |
2020-2022 |
4650 |
城南鎮 |
|
|
11 |
寧化天戈機車頭盔生產項目 |
建設8條體育器材、訓練健身器材生產線,實現器材智能化生產。 |
16000 |
2022-2025 |
8000 |
翠江鎮 |
|
|
12 |
華僑經濟開發區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
在城南工業園建設屋頂光伏,總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建設規??傃b機約20000KW。 |
20000 |
2021-2023 |
20000 |
治平鄉 |
|
|
13 |
寧化華僑經濟開發區增量配網項目 |
結合近、遠期電力負荷發展,推進開發區內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為寧化華僑經濟開發區內企業提供優惠電價。 |
31000 |
2022-2025 |
31000 |
開發區管委會 |
|
|
14 |
智能可穿戴設備生產項目 |
占地面積40畝,建筑面積15000平方米。新建生產廠房、倉庫、綜合辦公樓、客戶體驗中心及其他輔助用房等。建設環保、水電、消防等配套設施。建成后年產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耳機等可穿戴設備20萬件。 |
8000 |
2023-2025 |
8000 |
城南鎮 |
|
|
15 |
空調與制冷精密合金銅管生產項目 |
建設年產6萬噸內螺紋、外翅片、超薄光管等各種空調與制冷精密合金銅管生產線。 |
75000 |
2023-2025 |
75000 |
開發區 |
|
|
16 |
智慧家電系列生產項目 |
占地200畝,擬建設空調熱水一體機、廚寶、抽濕機、干衣機等白色家電系列生產線,配套建設職工宿舍樓、辦公樓、研發中心等。 |
50000 |
2023-2025 |
50000 |
開發區 |
|
|
17 |
空調壓縮機生產項目 |
建設年產300萬臺空調壓縮機生產線,配套建設廠房、宿舍、辦公樓。 |
30000 |
2023-2025 |
30000 |
縣政府辦 |
|
|
二、城南化工園共11個項目,總投資55.1億元 |
||||||||
18 |
華僑經濟開發區城南化工工業集中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 |
總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建設日處理5000噸污水處理廠一座,污水管網2000米及相關配套設施。 |
6000 |
2021-2023 |
6000 |
開發區管委會 |
|
|
19 |
穩定同位素(氘氣)生產項目 |
占地20畝,建設廠房、蒸餾塔、儲存罐等生產設施,配套辦公樓、水、電、消防等。 |
30000 |
2022-2025 |
30000 |
工信局 |
報市“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 |
|
20 |
納福有機硅生產項目 |
總建筑面積5.1萬平方米,建設年產6萬噸的硅橡膠、混煉膠、液態硅橡膠、固態硅橡膠、有機硅等硅橡膠材料生產廠房,同時配套建設辦公樓、水、電、消防設施等。 |
54000 |
2022-2025 |
54000 |
翠江鎮 |
|
|
21 |
稀土分離及提純項目 |
項目占地100畝,建設年產4500噸稀土分離、1500噸稀土金屬、2000噸高純稀土氧化物的高標準生產線及相關56000平方米廠房、綜合樓、宿舍樓建設等。 |
60000 |
2022-2025 |
60000 |
工信局 |
|
|
22 |
稀土發光材料生產項目 |
總投資2億,主要生產燈用三基色熒光粉、節能燈和燈器具等。 |
20000 |
2022-2025 |
20000 |
濟村鄉 |
|
|
23 |
浩輝有機硅綜合材料生產項目 |
一期投資2億元,用地70畝,建設年產3萬噸特種混煉膠、400噸硫化劑、200噸色母、60噸色漿、20噸鉑金硫化劑、50噸脫模劑、50噸洗模水、20噸膠水生產線。二期投資1.5億元,用地50畝(化工園),建設年產4萬噸硅油、2萬噸液態硅膠生產線。三期投資6.5億元,用地100畝(化工園),建設年產5000噸硫化劑雙24生產線。 |
100000 |
2022-2025 |
80000 |
開發區 曹坊鎮 |
|
|
24 |
信博硅油生產項目 |
總投資1.5億元,用地約50畝(化工園),建設生產2萬噸硅油生產線。全面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5.6億元、年稅收15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50個。 |
15000 |
2023-2025 |
15000 |
開發區 |
|
|
25 |
寧化天翊硅油生產項目 |
總建筑面積3.86萬平方米,新建生產廠房、加工車間、倉儲庫房、辦公綜合樓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水電、消防、環保等配套設施,新建硅油生產線5條。年產3萬噸硅油。 |
20000 |
2022-2024 |
20000 |
方田鄉 |
|
|
26 |
科峰有機硅生產項目 |
總投資2億元,用地約40畝(化工園),建設生產5萬噸硅油生產線。全面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5億元、年稅收12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50個。 |
20000 |
2023-2025 |
20000 |
開發區 |
|
|
27 |
電子煙用煙堿生產項目 |
總投資5億元,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額15億元,利稅4.5億元;項目產品為從煙葉中提取分離出純度>99.5%的天然煙堿,作為一種原料或醫藥中間體,應用于藥品(鎮痛、抗抑郁、老年癡呆等)、食品,以及電子煙等。 |
50000 |
2022-2025 |
50000 |
工信局 |
|
|
28 |
精細化學藥物中間體生產項目 |
建設用地50畝,計劃投資額17.6億元。建設生產線:2000噸/年鹽酸氨丙啉、1000噸/年含氟藥物中間體2,4-二氟硝基苯、30000噸/年烯草酮原藥等,配套建設供電、供水、供氣網,消防設施等公用工程設施,建設質檢中心、配電室、研發樓等輔助生產設施。 |
176000 |
2023-2026 |
150000 |
工信局 |
|
|
三、湖村循化經濟產業園共6個項目,總投資25.5億元 |
||||||||
29 |
金牛水泥有限公司4500t/d熟料水泥生產線 |
總建筑面積9.35萬平方米,采用新型干法預分解生產工藝,建設一條帶10MW純低溫余熱發電的4500t/d熟料水泥生產線,年產熟料148.5萬噸;水泥200萬噸。包括石灰石礦山開采、輔助原料進廠至水泥成品出廠(包括煤粉制備及輸送)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生產、生活輔助設施及10MW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 |
110000 |
2022-2025 |
110000 |
工信局 |
報市“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 |
|
30 |
寧化行洛坑鎢礦梅子甲尾礦庫工程 |
總庫容7263.4萬立方米,壩高198米。主要內容有初期壩、堆積壩、解洪壩、清污分流、排滲系統、1#排洪系統、2#排洪系統、滲水收集池、尾礦輸送及回水系統、監測系統和道路及輔助設施。 |
34348 |
2020-2022 |
34348 |
工信局 |
報市“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 |
|
31 |
寧化行洛坑鎢礦非金屬資源回收項目 |
項目建設用地100畝,主要建筑面積36300平方米,建設碎礦拋廢富集生產線和長石、石英回收生產線,主要建筑物包括拋廢車間、轉運站、脫泥車間、磨礦車間、長石石英生產車間、產品倉庫、石料堆場、道路及輔助設施。 |
20000 |
2022-2025 |
20000 |
工信局 |
|
|
32 |
寧興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項目 |
總建筑面積5.8萬平方米,建設壓濾脫水車間、熱風爐車間、尾礦砂及微粉生產車間等,年產復合硅酸鹽20萬噸、 尾礦微粉40萬噸、改性建材30萬立方米 |
30000 |
2020-2022 |
30000 |
湖村鎮 |
|
|
33 |
鑫豐尾礦循環利用改性建材生產項目 |
總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建設生產車間、粉料生產車間、鍋爐房、辦公輔助用房等,年產60萬立方改性建材、60萬噸改性硅酸鹽。 |
31000 |
2020-2022 |
31000 |
湖村鎮 |
|
|
34 |
鎢尾砂提取礦深加工項目 |
產業鏈項目。我鎮目前擁有鎢礦非金屬項目,生產的鉀長石、石英石等對下游企業陶瓷、高端玻璃、新型建材等項目具有較大發展空間。項目占地300畝,新建廠房5000平發米,建設成年產30萬件陶瓷產品、10萬噸高端玻璃和20萬立方米新型建材等。 |
30000 |
2023-2025 |
30000 |
湖村鎮 |
|
|
四、機制砂陶瓷產業園共5個項目,總投資14.15億元 |
||||||||
35 |
機制砂生產項目 |
占地面積60畝,總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建設年產500萬噸機制砂生產線,配備廠房、辦公樓等設施。 |
30000 |
2023-2025 |
30000 |
工信局 |
報市“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 |
|
36 |
日昌升機制砂項目 |
總建筑面積4.4萬平方米,建設年產300萬噸機制砂生產線,配備廠房、辦公樓等設施。 |
20000 |
2020-2021 |
20000 |
城郊鎮 |
|
|
37 |
日昌升資源環保循環綜合利用項目 |
總建筑面積9萬平方米,建設廠房、引進國外先進生產線2條;利用機制砂尾料建設,年處理30萬噸瓷土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經水處理后,生產精品瓷土3萬噸,普通瓷土15萬噸,發泡陶瓷原料12萬噸。 |
20500 |
2022-2025 |
20500 |
城郊鎮 |
|
|
38 |
紫色頁巖土深加工項目 |
總投資2億元,建設紫砂陶瓷專業產業園區,總占地200畝。建設年產5000萬件紫砂工藝品生產線1條,年產3500萬片琉璃瓦生產線1條年產2000萬塊外墻保溫裝飾材料生產線1條。 |
20000 |
2023-2025 |
20000 |
工信局 |
|
|
39 |
城郊新型陶瓷產業鏈項目 |
總建筑面積6.888萬平方米,建設陶瓷、玻璃制品生產加工無塵廠房、陶瓷生產原料精加工、陶瓷生產線、陶瓷檢測實驗室、陶瓷博物館等,采購先進陶瓷生產設備、環保降噪設備、窯爐專用變壓器、發電機組以及低壓設總建筑面積3.86萬平方米,新建生產廠房、加工車間、倉儲庫房、辦公綜合樓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水電、消防、環保等配套設施,新建硅油生產線5條。年產3萬噸硅油備等,配套建設辦公樓、食堂、職工宿舍及水電消防等相關設施設備。 |
51000 |
2021-2024 |
51000 |
城郊鎮 |
|
|
五、蓮塘食品加工園共6個項目,總投資6.04億元 |
||||||||
40 |
油茶深加工建設項目 |
項目占地30畝,建設廠房27000平方米;新建油茶生產線,實驗室、倉庫等,建設水、電、消防等配套設施。 |
10000 |
2023-2025 |
10000 |
淮土鎮 |
|
|
41 |
薏米深加工項目 |
項目投資1.1億元,占地51畝建設薏苡仁油萃取車間、薏米短肽蛋白粉生產車間、薏米功能性飲料、薏米酒、薏米食品加工車間、科技研發大樓及相應配套設施。 |
11000 |
2022-2025 |
11000 |
農業農村局 |
|
|
42 |
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加工項目 |
項目投資1億元,占地30畝建設年產600萬公斤種子加工生產線及加工廠房、倉儲中心、交易中心、新品種試驗研發中心、檢驗檢測中心,配套建設專家工作站、辦公樓、住宿等附屬設施。 |
10000 |
2022-2025 |
10000 |
農業農村局 |
|
|
43 |
速食食品生產項目 |
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6000平方米,新建生產、加工及配套輔助辦公用房8500平方米,新建速食勺子粉制品、速食豆腐皮制品、蔬菜包、肉醬包食品生產線各1條,年產速食勺子粉100萬箱、速食豆腐皮50萬箱。 |
13500 |
2022-2025 |
13500 |
方田鄉 |
|
|
44 |
辣椒制品深加工項目 |
新建標準化廠房、烘干設備、冷庫,引進辣椒制品加工生產線,配套水電路網綠化的基礎設施。 |
6500 |
2022-2024 |
6500 |
曹坊鎮 |
|
|
45 |
農副產品加工及冷鏈配送一體化建設項目 |
主要建筑面積28600平方米,建設檳榔芋、蛋餃、筍類等農副產品加工生產線,包括建設保鮮庫、冷凍庫、農產品精深加工車間、綜合辦公樓、原料倉庫、成品倉庫、農產品展廳及停車場、水、電等配套設施,購置冷鏈配送車。 |
9386 |
2021-2023 |
9386 |
安遠鎮 |
|
|
六、竹木產業園共6個項目,計劃總投資5.85億元 |
||||||||
46 |
10萬件竹四件套生產項目 |
建設廠房面積5100平方米,新建辦公樓、生活樓4200平方米,購置先進竹四件套生產設備,配套建設水、電、消防等其他相關基礎設施。 |
8000 |
2023-2025年 |
8000 |
安樂鎮 |
|
|
47 |
寧化縣筍制品加工項目 |
建設筍制品加工廠房及其加工設備,冷庫一個,實現綠色優質筍產品直接上餐桌,生產清水筍、軟包裝筍和閩筍干等系列產品,年產加工鮮筍10000噸,筍干1000噸。 |
10000 |
2022-2025 |
10000 |
林業局 |
|
|
48 |
安樂鮮筍干系列生產線項目 |
新建鮮筍加工廠房12000平方米,建設清水筍、鮮筍干制品車間、辦公樓、員工宿舍區、鹽漬車間,高溫殺菌車間,排污處理系統,購置先進鮮筍加工設備,配套水、電、路、消防、綠化、亮化等工程。 |
5360 |
2021-2023 |
5360 |
安樂鎮 |
|
|
49 |
安樂竹木家具系列生產線項目 |
新建廠房12580平方米,建設辦公樓、生活區、倉儲等,購置切片機、旋皮機、切割機等設備。配套建設水、電、路、消防、綠化、亮化等工程。 |
5180 |
2021-2023 |
5180 |
安樂鎮 |
|
|
50 |
寧化縣竹家具生產項目 |
建設竹家具生產線、竹工藝品生產線及廠房、辦公、宿舍、倉儲、銷售等配套設施,同時配套相應的環保和生產設備。 |
10000 |
2022-2025 |
10000 |
林業局 |
|
|
51 |
年產100萬個木質托盤生產項目 |
項目申請用地30畝,建設預計年生產加工馬尾松原木10萬至12萬立方米。年生產成品國際標準托盤100萬個。年產值預計2.8個億。 |
20000 |
2022-2025 |
15000 |
工信局(招商服務中心) |
|
|
七、原子科技產業園7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12億元 |
||||||||
52 |
同位素生產堆項目 |
占地面積700畝,建設20米W(兆瓦)同位素生產堆項目,功能主要集中于同位素生產、輻照加工、中子束流引出三個方面,生產鉬-99,碘-131,碘-125,錒-225,镥-177等核素。 |
370000 |
2023-2025 |
370000 |
工信局 |
報市“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 |
|
53 |
重離子加速器生產項目 |
占地面積500畝,建造重離子加速器裝置,提高核孔膜的產能,開發諸如醫用質子重離子腫瘤治療等應用。 |
250000 |
2023-2025 |
250000 |
工信局 |
|
|
54 |
醫用鍺鎵發生器生產項目 |
占地面積500畝,生產新型68鎵分子探針鍺鎵發生器。 |
200000 |
2023-2025 |
200000 |
工信局 |
|
|
55 |
醫用177Lu核素項目 |
占地面積100畝,生產醫用177Lu核素。 |
100000 |
2023-2025 |
100000 |
工信局 |
|
|
56 |
抗生素菌渣無害化處理項目 |
占地面積100畝,利用輻照降解技術,進行抗生素菌渣無害化處理。 |
100000 |
2023-2025 |
100000 |
工信局 |
|
|
57 |
14C同位素及其前體化合物項目 |
占地60畝,生產14C同位素及其前體化合物。 |
50000 |
2023-2025 |
50000 |
工信局 |
|
|
58 |
醫用放射源生產項目 |
占地50畝,生產醫用60Co放射源、醫用192Ir放射源,進行后裝放射治療,適用于腔內、管內、組織間和模式近距離后裝放射治療,應用全新放射源技術。 |
50000 |
2023-2025 |
50000 |
工信局 |
|
|
八、應急物流產業園共6個項目,總投資19.4億元 |
||||||||
59 |
寧化消防器材應急裝備生產項目 |
用地面積約200畝,建筑面積約160000平方米,建設廠房、綜合樓、宿舍樓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滅火器、風力滅火機、警報器等應急裝備生產線。 |
45000 |
2022-2025 |
45000 |
開發區管委會 |
|
|
60 |
寧化照明設備應急裝備生產項目 |
用地面積約150畝,建筑面積約120000平方米,建設廠房、綜合樓、宿舍樓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手電、礦燈、風燈、潛水燈等應急裝備生產線 |
36000 |
2022-2025 |
36000 |
開發區管委會 |
|
|
61 |
寧化生命支持應急裝備生產項目 |
用地面積約160畝,建筑面積約130000平方米,建設廠房、綜合樓、宿舍樓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年產200萬臺便攜式呼吸機等應急裝備生產線 |
35000 |
2022-2025 |
35000 |
開發區管委會 |
|
|
62 |
寧化防護用品應急裝備生產項目 |
用地面積約150畝,建筑面積約120000平方米,建設廠房、綜合樓、宿舍樓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年產500萬套防護服、防火服、防化服等防護用品生產線等 |
30000 |
2022-2025 |
30000 |
開發區管委會 |
|
|
63 |
寧化無線通訊應急裝備生產項目 |
用地面積約100畝,建筑面積約80000平方米,建設廠房、綜合樓、宿舍樓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電臺(移動、便攜、車載)、對講機等應急裝備生產線 |
25000 |
2022-2025 |
25000 |
開發區管委會 |
|
|
64 |
寧化工程材料應急裝備生產項目 |
用地面積約100畝,建筑面積約144000平方米,建設廠房、綜合樓、宿舍樓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帆布、防水卷材等應急裝備生產線 |
23000 |
2022-2025 |
23000 |
開發區管委會 |
|
|
九、非入駐園區項目共13個,計劃投資49.25億元 |
||||||||
65 |
琉璃瓦生產加工項目 |
占地面積100畝,其中規劃建設主體生產工程、主要生產車間、輔助生產車間、成品倉庫、原料倉庫、輔助材料倉庫、辦公及輔助用房等;配套完成給排水、供配電、環保、安全消防等公用工程。 |
10000 |
2022-2025 |
10000 |
自然資源局 |
|
|
66 |
鴻豐年產5萬噸高端納米碳酸鈣生產線建設項目 |
總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建設高端納米碳酸鈣生產線,年產5萬噸底涂鈣、油墨鈣等高端納米碳酸鈣產品,配套建設污水處理,煤改氣清潔能源改造等附屬設施。 |
12510 |
2021-2023 |
12510 |
湖村鎮 |
|
|
67 |
安遠鉀長石深加工項目 |
新建鉀長石生產線2條,開發鉀長石礦深加工產品,可實現年產鉀長石產品4萬噸。 |
30000 |
2022-2025 |
30000 |
安遠鎮 |
|
|
68 |
泓鑫新型陶瓷原材料提取項目 |
主要建筑面積2.68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綜合辦公樓、鉀長石生產廠房、加工車間、倉庫,新修進場道路3公里,年處理鉀長石礦15萬噸、加工5000噸鉀長石粉生產線。 |
30000 |
2022-2025 |
30000 |
安遠鎮 |
|
|
69 |
安遠螢石選礦開發建設項目 |
礦山資源儲量34.15萬立方米,合40.60萬t,設計采出礦石量約47.64萬t,礦山規模為5t/a,151t/d. 建設年開采螢石礦5000t,日浮選螢石礦規模500t。配套建設辦公生活區等。 |
30000 |
2022-2025 |
30000 |
安遠鎮 |
|
|
70 |
濟村龍萬利高嶺土及鉀長石礦深加工項目 |
總建筑面積3.86萬平方米,新修通礦公路5公里,建設廠房、辦公用房、倉庫等;建設高嶺土、鉀長石礦加工線3條,實現年產高嶺土、鉀長石礦產品10萬噸。 |
16680 |
2021-2024 |
16680 |
濟村鄉 |
|
|
71 |
濟村35千伏輸變電工程 |
新增主變2臺,總容量12.6兆伏安,35千伏線路2回,10千伏線路8回,新建線路5.45公里。 |
1800 |
2021-2022 |
1800 |
濟村鄉 |
|
|
72 |
泉上雙興精品工藝陶瓷生產項目 |
總建筑面積11.5萬平方米,建設廠房、辦公用房綜合樓、宿舍樓等相關設施,該項目分為三期進行,一期建設陶瓷原材料生產線4條,配套辦公樓及宿舍樓建設,年產20萬噸陶瓷原材料;二期建設工藝陶瓷生產線5條,年產量240萬件;三期建設完成可年產可達約300萬件陶瓷。 |
53000 |
2022-2025 |
53000 |
泉上鎮 工信局 |
|
|
73 |
寧化泉上鎮年產6000噸生物質顆粒燃料建設項目 |
項目總投資7000萬,占地30畝,建設面積7000平方米廠房及辦公樓、宿舍,建設水、電、消防、環保等配套設施。 |
7000 |
2023-2025 |
4800 |
泉上鎮 |
|
|
74 |
環保機制炭生產項目 |
規劃建設面積15000平方米,包括廠房建設、倉庫存儲及新建辦公樓、生活區等。購置機制炭裝置、一體機、凈化器等加工生產設備,引進多條機制炭生產線。配套建設水、電、路、消防等其他相關基礎設施。 |
6000 |
2022-2025 |
6000 |
安樂鎮 |
|
|
75 |
稀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項目 |
引進稀土龍頭企業,培育“采選分離,金屬冶煉,功能材料,應用產品”的稀土開發利用全產業鏈,主要建設礦石開采及加工生產車間、辦公樓、倉庫等,配套建設環保工程及其它水、電、消防等配套工程;項目建成后,形成5000噸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產能。 |
100000 |
2022-2025 |
100000 |
工信局 |
|
|
76 |
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項目 |
項目擬合理規劃寧化縣全縣黨政機關、公共建筑、工商業廠房、戶用建筑等屋頂資源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估算可開發面積236萬平方米,按照100Wp/㎡ 的安裝容量計算,全縣可開發屋頂光伏總容量約23.6萬KW(236MWp)。 |
160000 |
2022-2025 |
160000 |
發改局 |
|
|
78 |
寧化星科瑞綠色環保新型涂料生產項目 |
占地面積122畝,總建筑面積41640平方米,新建磨粉、氫氧化鈣粉、灰鈣粉干粉涂料、干粉沙漿等材料生產廠房、輔助設施用房、辦公用房、職工宿舍、公用設施用房等,配套廠內道路、停車場、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 |
35500 |
2022-2025 |
35500 |
曹坊鎮 |
|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各有關單位:
《寧化縣“十四五”工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寧化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12月19日
(此件主動公開)
寧化縣“十四五”工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
目 錄
前 言 4
一、發展基礎和機遇 5
(一)發展基礎 5
(二)存在問題 6
(三)機遇與挑戰 6
二、規劃思路 9
(一)指導思想 9
(二)規劃原則 10
(三)主要目標 11
三、產業布局 12
(一)發展定位 12
(二)產業空間布局
(三)重點項目 19
四、重點發展任務 19
(一)擴量提質主導產業 19
(二)鞏固提升優勢產業
(三)積極打造化工產業鏈
五、發展路徑 25
(一)強化創新驅動,增強產業發展新動能 25
(二)推進智能制造,開啟數字工業新時代 26
(三)突出龍頭帶動,形成整體發展新格局 27
(四)提升園區承載,拓展集聚發展新空間 28
(五)提升品牌質量,塑造精品制造新標志 30
(六)抓好綠色制造,構筑生態發展新導向 31
(七)致力協同合作,譜寫開放發展新篇章 33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嚴格督查考核
(二)完善配套措施,強化要素保障
(三)爭取政策支持,實施區域聯動
(四)優化服務環境,轉變政府職能
附表:寧化縣“十四五”期間工業重大項目情況表 38
前 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開端,是開啟我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時期、邁向高收入階段的開局時期、實施創新強國階段的開局時期?!笆奈濉睍r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科學編制《寧化縣“十四五”工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對推進寧化工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在銜接《福建省“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三明市“十四五”工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和《寧化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等基礎上,寧化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組織編制了《寧化縣“十四五”工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主動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強基礎、調結構、轉方式、補短板、激活力”,加大創新驅動力度,對寧化縣工業高質量發展作出階段性謀劃,明確“十四五”期間寧化縣工業高質量發展環境、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重點產業發展方向、主要任務以及保障措施等,是指導全縣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據。
本規劃以2020年為基期,規劃期限2021-2025年。
一、發展基礎和機遇
(一)發展基礎
1.工業質量不斷向好。2020年,全縣共有規上企業132家,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78.5億元,工業增加值增速3.8%,居全市第4位;工業經濟效益指數464.1%,增幅16.5%?!笆濉逼陂g,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90%,2020年規上工業企業實繳稅收達到1.12億元,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37.8%,工業拉動經濟增長1.38%。
2.固定資產投資明顯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0.2%,增幅居全市第6位,技改投資增速61.5%,增幅居全市第5位。全縣有45家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完成投資10億元,其中鴻豐納米、月兔科技、福特科光電等4個省級技改項目完成投資1.2億元。
3.發展后勁顯著增強。“十三五”期間,全縣引進月兔科技等一批企業落戶寧化,新建技術創新平臺4個,其中省級2個,市級2個,創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小巨人領軍企業5家。累計實現專利申請量1420件、授權量912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27件。
4.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十三五”期間,全縣共實施工業項目240個,完成工業投資129.81億元。其中,日昌升機制砂等項目開工建設;雞公崠風能發電、鴻豐鈣化物深加工等項目竣工投產,固泰有機硅、納新硅業等企業組團入駐華僑經濟開發區,項目部分投入生產。
5.企業主體迸發活力。培育規下企業,眾邦電器、盛宏食品等13家規下企業成功入規,占全市新上規企業總數的1/6。壯大龍頭企業,月兔科技穩步向百億龍頭企業目標邁進,銷售額突破10億元。扶持高成長企業,鴻豐納米科技、長寧紡織等2家企業成功納入2018年度省級高成長企業庫,其中鴻豐納米科技被認定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二)存在問題
與此同時,寧化縣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產業結構不優,總體規模較小,主導優勢產業占比一般,尚未形成核心帶動作用。一是企業規模不大,都屬于中小型企業,年產值5億元以上的企業僅有3家,寧化月兔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長寧紡織有限公司和寧化行洛坑鎢礦有限公司。二是產業層次偏低,產業鏈條不長,產業分工仍處于價值鏈低端,過度依靠要素投入,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增長方式粗放的問題尚未根本改變。三是科技創新偏弱。主要表現為創新意識不強、創新平臺不優、創新人才不精、創新工具使用率偏低。四是基礎設施不完善。園區消費、娛樂等生活配套設施滯后,相關第三產業沒有與之配套。
(三)機遇與挑戰
“十四五”時期,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為推進寧化工業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一是中央支持蘇區發展的政策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福建發展和蘇區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福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專門制定出臺政策支持福建發展,尤其是2021年出臺的《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關于印發新時代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明確“研究支持三明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支持三明推動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安排國家應急管理部對口支援寧化,省委省政府安排省應急廳、省金融監管局、省冶金(控股)集團公司等8家單位對口幫扶寧化,促進老區蘇區振興發展。這些都賦予我們重大使命、帶來重大機遇,為我們推進寧化工業高質量發展帶來強勁動力。二是區域協同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帶來的合作機遇。近年來,省委審時度勢、科學謀劃,作出了建設兩大協同發展區的重大決策,并在共建產業基金、建設共享共用平臺、打通互聯互通通道等方面出臺了專項政策。寧化是閩贛合作的重要窗口,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閩贛兩省合作向縱深推進,寧化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條件更加成熟。這些都為寧化發揮省際交界地獨特優勢、更好地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大戰略,對接泉南城鎮產業帶帶來契機,也為寧化工業高質量發展融入全省發展布局創造了機遇。三是數字化發展為寧化工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隨著機器設備智能化、科技研發成熟化、操作程序簡單化,需通過“機器換人”、智能化改造,全面提升傳統制造方式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特別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電子商務等“互聯網+”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工業領域,并以此為基礎催生個性化定制、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這也為寧化工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同時,寧化工業高質量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和挑戰:一是國內外形勢多變帶來的挑戰。當前我們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感染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世界經濟復蘇動力和貿易增速趨緩、新一輪產業革命導致創新要素競爭加劇。同時,兩岸深度融合還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加之美國戰略重心將進一步向亞太轉移,挑起區域緊張局勢,這些都對國內經濟社會持續向好發展帶來了新挑戰,對寧化這樣一個山區縣發展影響同樣不容忽視。二是高質量發展基礎不牢帶來的挑戰。受自身實力有限、市場需求不旺、融資難、融資貴等因素影響,寧化企業還存在著內生動力不足、產業轉型步伐不快、支撐項目不多,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競爭力不強,工業發展模式粗放,工業新增長點接續不足等諸多問題。如何引導企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是我縣“十四五”時期亟待破解的重大課題。三是產業創新能力不足帶來的挑戰。我縣經濟結構主要以農業型、傳統型、資源型結構為主,縣內大中型工業企業、生產型科研機構比較缺乏,產業創新平臺、創新主體、創新能力都處于比較低的發展層次,全縣研發投入強度長期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科研院所數量有限,符合寧化產業發展需求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更是鳳毛麟角。人才支撐不力,人才總量偏少,層次結構不優,高層次人才引進難、留住難、培養難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緩解。
二、規劃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新理念及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對三明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促創新”的總體要求和中央制造強國戰略部署,深入推進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抓中央支持福建和老區蘇區發展的政策機遇。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緊扣產業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自動化、服務化、品牌化方向,堅持穩增長與轉方式并舉、擴總量與提質量并重、調結構與促創新并進,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為重點,以特色工業園區發展壯大為突破,以重大項目推進為抓手,全面提質改造生產工藝,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把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貫穿于產業轉型發展、融合發展全過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全方位推進寧化工業高質量發展。
(二)規劃原則
——堅持創新為先。把創新驅動擺在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位置,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結合的工業創新體系,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支持企業在關鍵技術、核心裝備研發和新產品開發上取得新突破,促進產業由價值鏈低端向高端躍升。
——堅持集群為上。發揮龍頭骨干企業引領作用,“一企一策”“一業一策”扶強做大,推動企業建鏈補鏈延鏈強鏈,促進產業間功能互補、合理分工、協作配套。統籌空間布局,提升一批重點園區、示范基地,提高產業集中度。
——堅持合作為重。貫徹開放發展理念,對接新發展格局,主動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對接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強化產業鏈招商、園區招商、以商招商,努力招引一批產業鏈上中下游配套企業。密切對內協作,優化要素配置,形成分工明確、協作密切、相互關聯、優勢互補的發展新格局。
——堅持綠色為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進產業生態化,加強綠色技術研發和產品應用,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體系,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促進工業轉型與綠色發展融合并進。
——堅持融合為本。深化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推進“互聯網+先進制造”,加快信息技術集成應用,推動制造業向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變,形成產業競爭新優勢。
(三)主要目標
1.總體目標
到202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315億元,年均增長12%,工業增加值達到71.01億元,年均增長8%?!笆奈濉逼陂g工業投資年均增長12%。
2.具體目標
——產業規模進一步提升。到2025年,工業增加值占全縣GDP比重提高到28.2%;智慧家電、礦產加工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主導產業實現產值230億元,打造智慧家電制造百億產業集群。到2030年,產業規模進一步提升,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經濟發展水平保持在全市中上水平。到2035年,產業發展效益顯著提高,產業整體質量大幅提升,基本建成現代化產業體系。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到2025年累計培育產值億元以上企業90家以上,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5家。全縣單位GDP能耗、規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完成市定目標任務,每年新增高成長企業2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家。到2030年,基本形成以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生產性服務業為配套的現代工業體系,工業比較優勢進一步凸顯,產業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到2035年,基本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產業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力爭到2025年,每年滾動實施工業重點項目60個以上,帶動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12%以上。突出產業策劃招商,每年滾動策劃儲備重大項目30個以上,招商對接重大項目20個以上。到2030年,形成產業項目滾動接續發展和良好態勢,項目質量進一步提升,產業后勁進一步增強。到2035年,產業項目質量顯著提升,為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提供有力支撐。
——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到2025年,全縣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2家以上,規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10%以上;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分別提高到10%以上;全縣R&D投入總量達到2.5億元以上,年均增幅20%以上。到2030年,創新要素大幅增加,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全縣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5家以上。到2035年,創新創業創造活力顯著增強,科技進步貢獻率顯著提升,形成以創新為主動力和戰略支撐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三、產業布局
(一)發展定位
依據工業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優勢,寧化重點發展三大主導產業和兩大優勢產業,形成“三地兩極”的工業經濟發展格局。一是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優勢,大力培育資源型產業,推動礦產品加工產業延伸、拓展,加快轉型發展,打造三明市西部礦產加工基地;二是依托月兔科技,注重強鏈補鏈延鏈,壯大智慧家電產業發展,打造福建智慧家電產業集聚高地;三是依托原子科學產業園,以國家應急管理部、省冶金集團等對口支援幫扶為契機,著力推進優勢明顯的新材料生產項目,打造中央蘇區重要的新材料生產基地;四是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優質發展,主動融入三明市紡織千億產業集群,形成三明西部紡織產業經濟增長極;五是壯大提升特色食品加工產業,形成寧化特色食品經濟增長極。
(二)產業空間布局
圖1 寧化縣工業產業空間布局
根據寧化工業基礎,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秉承“一區多園”的發展理念,形成“一區多園、多點支撐、特色互補”的產業空間布局(圖1)?!耙粎^”指寧化華僑經濟開發區,“多園”指城南工業園、城南化工工業集中區、應急物流產業園、湖村循環經濟產業園、竹木產業園、石壁家具業園、原子科技產業園、機制砂陶瓷產業園和蓮塘食品加工園。
圖2 中心城區五大產業園區
城南工業園:位于城南鎮,用地規模360公頃。依托月兔空調和長寧紡織、福特科光電等龍頭企業打造現代工業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智慧家電、紡織服裝、戰略性新興、新材料等產業。
城南化工工業集中區:位于城南鎮,用地規模232公頃。產業發展定位分為四個方向:一是依托穩定同位素標記化合物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打造獨具特色的高技術穩定同位素材料產業群;二是充分利用豐富的稀土資源,打造特色鮮明的上下游一體化稀土材料產業集群;三是支持硅材料產業向上下游延伸,強化縱深發展,通過延鏈強鏈方式,形成區域性硅膠產業生產基地;四是緊抓發達地區產業升級產生的機遇,承接涂料油墨及樹脂乳液等精細化工產業轉移,建設技術成熟、環境友好、競爭性強的新型精細化工產業園區,成為我縣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
應急物流產業園:位于城南鎮,用地規模238公頃。園區定位為應急產業、安全產業和應急裝備物流倉儲示范園區。緊抓國家對老區蘇區高質量發展大力支持契機,把握國家應急管理部對口支援機遇,基于我縣現狀和優勢,圍繞扶持政策,重點打造生產、倉儲、物流深度融合的現代應急裝備物流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安全產品生產、應急裝備生產和物流倉儲等產業。
圖3 湖村循環經濟產業園
湖村循環經濟產業園:位于湖村鎮,用地規模144公頃。園區定位打造成“礦產資源開發—拋廢尾料再生—綠色材料”新型綠色循環經濟模式的標桿示范基地。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加大對接力度和暢通項目堵點,引進節能環保的熟料水泥生產線,積極推進先進技術成果轉化,加快礦產加工拋廢資源再生利用項目落地,鼓勵引進利用固廢資源生產尾礦微粉、改性硅酸鹽、改性建材等項目,支持和引導礦山企業加大固廢資源的高品質回收的科研力度,分離提純高附加值產品,重塑拋廢資源價值。遠景規劃利用再生資源就地轉化,形成新產業鏈條,打造長流程的綠色礦山經濟體系。
圖4 竹木產業園
竹木產業園:位于安樂鎮,用地規模23.6公頃。園區定位打造成南部優良竹木資源聚合產業集群。發揮綠色生態的竹木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林竹深加工產業,擴展生態板材、集成材、家具、工藝品、活性炭等產業鏈和商貿物流產業,打造竹林品集散地。
圖5 石壁家具產業園
石壁家具產業園:位于石壁鎮,用地規模13.59公頃。園區定位為打造高端綠色環保家具產業。重點發展高端綠色環保家具,發展生產以機械化、自動化和協作化生產為主,通過引進或整合現有企業,實現傳統家具產業升級。
圖6 原子科技產業園
原子科技產業園:位于中沙鄉,用地規模20公頃。園區定位為醫用同位素生產及拓展應用。主要依托清華海峽研究院的技術優勢,爭取涉核央企參與入股投資,建設一座25-30兆瓦的醫用同位素生產堆及其配套處理線項目。主要生產碘-131、鉬-99等醫用放射性同位素,兼為區熔單晶硅、核孔膜生產提供輻照功能,并預留中子束流引出孔道。重點發展同位素醫用產品、科技研發等項目。
機制砂陶瓷產業園:位于城郊鎮,用地規模66公頃。園區定位為打造區域性的機制砂和陶瓷生產基地。依托我縣豐富的資源,鼓勵發展生態環保的礦石深加工,保障區域內的大宗建材原料的穩定供應,推進尾料進行綜合利用,實現資源全利用。支持瓷土資源向陶瓷粉體、日用陶瓷、建筑陶瓷、衛生陶瓷、藝術陶瓷等終端產業鏈延伸。重點發展礦產加工和陶瓷生產等產業。
蓮塘食品加工園:位于城郊鎮,用地規模54公頃。園區定位為特色食品產業集群,依托我縣“兩米兩茶”優質生態農副產品優勢,引入先進食品加工生產線,提升本地農產品價值,做大做優本地特色食品品牌。重點發展食品加工和農副產品深加工。
堅持項目帶動,根據我縣工業發展現狀及招商引資意向,梳理出近期重點續建和新建的重點項目。詳見附表1《寧化縣“十四五”期間工業重大項目情況表(2021~2025)》。
1.礦產加工業
——發展目標:按照“資源往產業延伸、往園區集聚、往國有企業集中”的發展思路,實現礦產有序開發和規?;_采,推動礦產資源產業化、高端化、集群化,促進礦產品加工產業提質增效,力爭到2025年實現礦產加工業產值80億元以上。
——發展重點:
培育發展稀土產業。抓牢國家新一輪稀土產業專業化整合契機,加強央企省企對接力度,突破稀土分離指標和稀土采礦證辦理,加快推進總投資10億元的1萬噸稀土分離冶煉項目,實施高性能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稀土磁致伸縮材料等產業鏈配套項目,共同打造海西稀土材料及高端應用的產業集聚平臺。加強稀土項目招商,推動產業鏈向磁性材料、永磁電機等產品拓展,全力打造稀土資源開發基地,推動資源就地轉化、效益盡快體現。
發展尾砂固廢綜合利用。依托鎢礦尾砂資源,加強招商引資,推動鎢尾砂、固廢綜合利用,發展下游新型建筑材料,爭取優質項目落地寧化。
深度開發利用機制砂。加快推進日昌升機制砂生產項目和泓鑫高科高級陶瓷原料提取項目的建設,規劃引進1家大型機制砂生產企業,利用機制砂尾料提煉生產瓷土、發泡陶瓷原料等,推動發展陶瓷深加工產業,發展壯大陶瓷、玻璃制品等產業鏈。
做精做強石灰石產業。以鴻豐納米科技、和興碳酸鈣等企業為依托,積極發展輕質碳酸鈣、食用級碳酸鈣等下游深加工產品。積極對接省市政策,推進旋窯水泥建設工作。
推動鉀長石和石英石產業發展。加快推進行洛坑鎢礦非金屬資源回收項目,逐步發展深加工玻璃、陶瓷、橡膠、磨料等深加工產業。跟進石英石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招商項目,促進大宗固體廢棄物、尾礦伴生礦綜合利用,加快推進循環經濟產業集中區建設,引進加氣磚、發泡材料等下游產業鏈項目。
2.智慧家電產業
——發展目標:依托智慧家電產業園,以月兔科技為龍頭,注重產業鏈條補齊和延伸,通過內涵提升、外延擴張,不斷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到2025年智慧家電制造產業分別實現產值100億元。
——發展重點:壯大提質智慧家電產業。鼓勵支持月兔科技加大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和推廣力度,構建核心產業技術,實現產品向智能型發展。拓展產業發展鏈條,通過引進壓縮機、電機等關鍵部件生產企業,實現空調生產全產業鏈。吸引客商投資建設空氣凈化器、集成熱水器、廚房電器等生產項目,形成產業聚集。
3.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展目標: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計劃,促進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發展核醫藥、應急裝備、碳纖維和硅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25年,建成全國應急能力提升示范縣,培育年產值十億的新興產業企業2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50億元。
——發展重點:
做大做強新材料產業。利用同位素生產堆輻照技術生產單晶硅,并引入客商發展半導體材料,力爭推進一批特色優勢明顯的新材料生產項目,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支持福特科光電等企業,大力發展智能監控鏡頭等精密光學元件新產品生產。
全力發展核醫藥產業。加快推進同位素生產堆項目建設,生產鉬-99,碘-131,碘-125,錒-225,镥-177等核素,并在此基礎上發展醫用鍺鎵發生器、醫用177Lu核素、抗生素菌渣無害化、醫用放射源、核孔膜、穩定同位素等下游產業,推進核醫藥領域運用,實現醫藥產業突破發展。
大力培育應急裝備產業。利用國家應急管理部等對口支援幫扶的契機,加快推進應急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力爭生命救助、消防器材、動力燃料、照明設備、生命支持、污染清理、防護用品、工程設備、無線通訊應、工程材料等應急裝備生產項目落地生根。
積極打造碳纖維產業。加快引進生產碳纖維布龍頭項目落地,帶動碳纖維頭盔、輪轂、體育用品(頭盔、輪轂)、航空領域(發動機葉片、中央翼盒、機尾組件)、風電葉片、汽車領域(車身底盤、座椅結構、前端支架、隔音板)項目快速落地,形成特色碳纖維產業發展基地。
積極培育硅膠產業。加快推進硅橡膠混煉膠、氣相硅膠制造項目落地,吸引客商投資建設硅膠注塑、防滑墊、高端數碼產品保護套等生產項目。
1.紡織服裝業
——發展目標: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推進山海協作,打造三明西部紡織服裝集聚平臺,到2025年,培育產值十億紡織服裝企業2家。
——發展重點:依托長寧紡織、奔鹿紡織等龍頭企業,積極主動融入三明市紡織千億產業集群,積極引進紡織布料、紡織品、服裝等項目落地,重點發展中、高檔紡織面料、棉紡布、工業用布,帶動棉紡、織造、服裝等領域整體水平提升,延伸拓展高附加值的紡織產業鏈條,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加快恢復奔鹿研發生產牛仔布系列,重點推動奔鹿無紡布生產加工項目,進一步挖潛寧化產業產能,挖掘產業亮點,增加新經濟增長點。加快培育本地服裝產品,樹立相關服裝品牌,壯大本地服裝企業實力。推動城南長宏時尚服飾、水茜迪派服飾、翠江元康紡織服裝、翠江尊龍智能服裝、城南寧雅羽絨服飾、淮土鎮滕秀服裝等服裝生產項目建設,提升寧化紡織服裝工業競爭力。
2.特色食品產業
——發展目標:根據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及山林、林下資源,大力發展農副產品資源深加工。
——發展重點:依托河龍貢米、揚晨食品、一筆峰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果蔬、糧食、茶葉、食用菌、油茶、水產等農副產品加工,開發保健食品、休閑食品、冷凍食品等。推動河龍貢米產業園、河龍攢得錦豆制品生產、河龍德源休閑食品加工生產、石壁天雕蓮子加工、石壁江家客家粉皮加工、湖村糧食加工、胚芽綜合加工利用和倉儲基地建設等項目的建設。
——發展目標:依托城南化工工業集中區,打造獨具特色的高技術穩定同位素材料產業,打造特色鮮明的上下游一體化的稀土材料產業集群和有機硅材料產業集群。力爭到2025 年,園區投資規模累計達15 億元,年銷售收入達20 億元左右,年工業增加值4 億元左右。
——發展重點:
依托擬入園高科技項目——穩定同位素標記化合物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打造獨具特色的高技術穩定同位素材料產業;大力推動同位素化工產業,發展同位素標記化合物,同位素醫藥中間體。
依托豐富的稀土資源,打造特色鮮明的上下游一體化的稀土材料產業集群;大力推動稀土材料,稀土分離,制備稀土氯化物或氧化物,單一稀土元素的分離,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儲氫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合金材料,稀土熒光材料等產業的發展。
依托現有的硅膠產業,打造特色鮮明的上下游一體化的有機硅材料產業集群。引入生膠、硅油、混煉膠、硅膠制品、硅膠模具、色母添加劑、白炭黑深加工等企業入園,推動硅膠全產業鏈發展。
推動其他精細化工材料發展。大力推動涂料、油墨、膠粘劑、聚氨酯膠粘劑、環氧樹脂膠粘劑、丙烯酸酯膠粘劑材料的發展;推動溶劑、電子化學品、助劑、季戊四醇、增塑劑產品等專用化學品的發展;積極推動洗發水、沐浴露、護發素、洗手液和化妝品類等日用化學品產業發展。
著力推進林產化工產業發展。以松香、松節油等原料利用的深加工項目,加大松香深加工,松節油深加工業的發展;以林產工業為鏈條的關聯化工產品,加大造紙膠料、陽離子分散松香膠,烷基烯酮二聚體(AKD)、脲醛樹脂和酚醛樹脂的發展。
1.鼓勵企業自主創新
積極對接省級技改基金和專項技改獎勵資金,組織實施新一輪技改專項行動,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增資擴產、技改提升項目;指導企業運用數字信息技術,加快“上云上平臺”“機器換工”,打造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在全縣遴選10家具備潛力的科技型企業,按照科技型企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梯隊培育,強化分類施策和靶向服務,打造一批核心技術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領軍企業。
2.發展企業創新平臺
圍繞主導產業需求,引進省內外大院大所在我縣布局分支機構,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重點圍繞鎢開采及深加工、石灰石深加工、核醫藥產品開發等,開展技術和產業化應用研究,提高產業創新能力,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鼓勵龍頭骨干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務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同組建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建一批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提高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
3.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
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指導意見,健全以技術交易市場為核心的技術轉移和產業化服務體系,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信息發布和共享平臺,促進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產業化。以主導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鎢和稀土、智慧家電、核醫藥、石灰石和應急裝備等產業創新平臺建設,搭建網上網下對接平臺,推進我縣處于并跑、領跑水平的先進制造業關鍵核心技術的轉化應用,逐一制訂產業化扶持措施。建設應用型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項目庫。完善招標制度和政府采購政策,推動政府和國有投資項目采購本地產自主創新優質產品。
1.打造應急裝備產業基地
以國家應急管理部對口支援幫扶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應急救援“一園三基地”、原子科學產業園、化工工業集中區等項目,推動相關產業聯動集聚、生產要素跨界配置,補齊工業短板,支持企業對接科研院所、科技特派員等力量,加快打造一批產學研用合作平臺,不斷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
2.推動制造技術改造提升
以先進技術裝備為支撐,以信息技術深度應用為手段,以設備更新換代、科技成果轉化、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和綠色制造為重點,支持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和新標準實施技術改造。重點實施新一輪技改行動,持續用好省級技改基金和專項技改獎勵資金,持續開展“機器換工”,力爭2025年全縣80%以上企業工藝及裝備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3.夯實數字產業發展基礎
抓住中央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福建打造數字經濟高地和數字中國示范區建設的機遇,扎實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建設,加速普及千兆光纖網絡,實施IPv6發展行動計劃,以5G應用為承載通信網,整合無線感測器和控制技術,將傳感器、工業機器人、工業控制系統、物流設備等進行連接與集成,實現人與機器、機器之間、工廠之間互聯,發展網絡化、服務化、智能化新型制造模式,逐步在原子產業園、應急裝備產業園等產業園實現5G網絡部署,打造支撐全省先進制造業發展的新一代超高速基礎網絡。
1.壯大一批領軍型企業
把優勢龍頭企業作為培育支持著力點,加快培育發展創新驅動、主業突出、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產業龍頭。鼓勵引導龍頭骨干企業把中小企業納入協作配套體系,帶動中小企業聚集發展,實現以大帶小、以小促大、以優助強的深度產業協作配套融通模式。推動龍頭企業在突出主業的基礎上延伸產業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向大型化、集團化、現代化發展。
2.培育一批隱形冠軍企業
鼓勵各類中小企業圍繞龍頭企業聚集發展,主動對接龍頭企業需求,提高產品質量。培育中小型科技企業,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加強“專精特新”培育企業庫管理和企業運行監測分析,促進企業良性循環。以“個轉企、小升規、規轉股、股上市”為主線,加強中小企業成長輔導,全力推動成長性好、創新力強、市場前景大的中小企業上規模發展。
3.支持企業兼并重組
支持龍頭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開展技術、業務、品牌和渠道等重點要素的并購重組,實現快速裂變擴張,增強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鼓勵龍頭企業國際化拓展。支持企業加速建設面向全球的資源、市場、人才配置和生產服務系統,不斷開拓國際市場。
4.推動企業加快成長
推進大中小企業供應鏈協同,促進大中小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推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實現協同采購、協同制造、協同物流。促進大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共享,鼓勵大企業建立開放式產業創新平臺,暢通創新能力對接轉化渠道,實現大中小企業之間多維度、多觸點的創新能力共享、創新成果轉化和品牌協同。建立大中小企業數據驅動模式,推動龍頭企業深化工業云、工業大數據等技術的集成應用,并將先進的管理技術向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推廣,全面優化中小企業生產流程,提高中小企業運行效率。
1.強化園區標準化建設與管理
推動園區規劃與經濟社會總體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產業規劃以及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準入清單(“三線一單”)等有機銜接,促進“多規合一”。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相結合,加強規劃引導、政策扶持和企業服務,綜合運用財稅、產業、金融、土地、人才等政策,促進生產要素向重點產業傾斜、向高端領域匯聚,合力推進園區內工業創新轉型。加快園區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嚴格落實環境監管要求,提高環境治理能力。
2.推進工業園區集約發展
做強做優本地特色產品,加速培育龍頭企業,注重“一區多園”統籌規劃、合理分工、錯位發展,協調推進,避免多點布局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對畝產不達標企業,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土地政策及安全生產、環保等有關規定,制定差別化用能、水電價、排污及改造提升等政策措施,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3.打造若干產業集群
突出建鏈強鏈延鏈,以產業鏈缺失和薄弱環節、產業集群配套項目對接為重點,認真做好城南化工工業集中區規劃調整及智慧家電產業園、原子科學產業園、應急裝備制造產業園等“園中園”規劃,為新家電、同位素生產及應用、應急裝備等產業項目入駐提供發展空間,推動主導產業朝多樣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加快推進開發區“僵尸企業”和閑置土地盤活,加大存量用地儲備,提升項目承載能力。加大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動開發區智能制造產業園、河龍貢米產業園二期等項目建設,通過搭建特色平臺“筑巢引鳳”,進一步發揮平臺實效。
4.推動園區數字化轉型
產業園區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對引導產業集聚、促進體制改革、改善投資環境有重要作用。傳統產業園區普遍面臨管理效率低下、配套服務薄弱、運營模式落后等問題,難以有效服務產業發展,形成產業集聚效應。以園區數字化改造帶動各類產業平臺整合提升,是變革傳統生產方式、組織方式、管理方式的基本路徑,是驅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通過推進園區數字化建設,建立以園區管理、運營平臺為基礎,以產業服務平臺為核心,以大數據運營平臺為支撐的智慧園區,培育新動能,打造良性循環的數字化生態。
1.引導企業實施品牌戰略
引導企業制訂商標品牌發展規劃,分類指導和支持企業實施商標品牌戰略。鼓勵企業圍繞產品質量、管理水平、創新能力、誠信服務、營銷能力、社會責任、企業文化等支撐品牌發展的綜合要素,夯實品牌發展基礎。支持企業申報馳(著)名商標,擴大保護領域,提高自我保護水平。鼓勵企業開展商標宣傳,形成獨具特色的企業商標文化,培育一批擁有較高行業知名度的專業化品牌。
2.加快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鼓勵礦產加工業、智慧家電業、紡織服裝業和特色食品業等優勢行業開展區域品牌創建申報,加強區域品牌的使用和管理,大力宣傳和開發區域品牌價值開發,研究制定行業聯盟標準,努力培育行業“明星”品牌、“明星”產品,打造精品制造新名片。
3.推進質量誠信體系建設
引導企業樹立“質量第一”經營理念,推廣卓越績效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經營,建立健全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提高市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大對重要工業產品質量動態監管,建立和實施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監測、預警、信息通報機制,落實質量安全追溯、召回、區域監管和責任追究等制度,構建預防質量安全事故、突發事件的預警應急指揮和救援體系。
1.推進工業節能減排降碳
全面推動重點領域節能減排降碳措施,建立和完善重點用能企業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實施重點產業能效提升計劃,加強節能目標和碳強度目標責任及考核評價。加大減排降碳力度,突出抓好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減排工作,強化結構、工程、管理減排,嚴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加強節能調度,實施清潔能源優先、減排優先的有序供能、用能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積極發展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廣發展分布式能源,逐步降低煤炭能源消費比重。加快低碳技術和設備研發應用,推廣清潔發展機制,建立和完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在重點企業推行碳計量審計和碳減排目標考核,推進低碳企業試點示范。統籌推進以大氣、水、土壤為重點的污染綜合治理,綜合運用結構調整、新技術推廣、政策引導、法規強制等多種手段,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大力實施節能減排示范項目,確保新上工業項目能耗、技術、環保指標達到國家標準,遏制高載能(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推行排污權、碳排放權等交易制度,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不斷擴大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范圍,發展環保市場。
2.加強資源節約利用
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將各類工業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加快循環化改造,構建完整的循環型工業體系,打造一批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和示范企業,探索建立適合行業特點和區域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節約集約利用水、土地、礦產等資源,加強全過程管理,探索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加大有色金屬、建材等工業領域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加強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防治、固體廢物監管和危險廢物處置。
3.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深入開展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專項行動,開發利用尾礦,促進大宗固體廢棄物、尾礦伴生礦綜合利用,加快推進循環經濟產業集中區建設,引進加氣磚、發泡材料等下游產業鏈項目。加快推進行洛坑鎢礦與中南大學合作攻關鎢尾礦提取長石及石英技術,逐步發展深加工玻璃、陶瓷、橡膠、磨料等深加工產業。
1.加強區域協同發展
主動融入協同發展區,將閩西南山區資源與沿海地區資本、技術緊密結合,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大力開展協同招商。抓住區域協同招商的機遇,加大醫用同位素產業項目的引進力度,推動應急裝備產業項目落地建設。加快產業平臺建設,加強與閩西南相關縣、區協作,加快泉寧共建產業園等產業平臺建設,提升園區承載。
2.深化產業國際合作
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產業合作,貫徹落實“一帶一路”重大戰略部署,加快推進寧化企業與周邊國家產能合作。在有條件的國家和地區建設一批境外工業合作園區。加強政策引導,推動產業合作由加工制造環節為主向合作研發、聯合設計、市場營銷、品牌培育等高端環節延伸。
1.成立領導機構
成立縣“十四五”工業發展規劃工作領導小組,由縣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縣工信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工信局,由縣工信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負責監督規劃的執行及考核等工作。各鄉鎮、部門必須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鞏固規劃的引領作用,將規劃執行情況列入重大決策,確?!笆奈濉惫I發展規劃執行到位。
2.加強督查考核
把工業發展同各級各部門工作考核緊密結合起來,制定重點工作目標責任制,定期對各鄉鎮、部門、單位的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進行督查,確保各項目標任務按期完成。
1.強化基礎建設
加快構建路網、水網、電網、信息通訊、排水、環保等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做好工業發展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園區、重點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的銜接,進一步改善工業發展的基礎條件。重點抓好智慧家電產業園、原子科學產業園、應急裝備制造產業園等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園區配套服務水平。
2.加強用地保障
堅持用地規劃,統籌安排全縣工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重大工業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用地和企業擴大規模用地,對一般項目實行差別化的供地政策,提高工業用地準入門檻,提高用地投入產出比。
3.暢通融資渠道
積極拓寬和創新融資渠道,加大各級財政對工業發展的投入,擴大社會融資規模,切實解決工業經濟發展中的資金瓶頸問題。完善財稅金融支持政策,整合政府投融資平臺,促進金融與財政、產業政策融合,引導金融機構圍繞重大項目、小微企業、高新產業和縣域經濟發展等擴大信貸支持;積極支持和鼓勵發展多種金融機構,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金融市場,鼓勵金融市場的多元化發展;鼓勵條件成熟的企業進行股權融資、上市融資或發行債券;積極建立各種所有制并存或混合所有制形式的產業發展基金或創業風險投資基金,推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
4.增強人才保障
構建人才信息數據庫和網站,建立人才“綠色通道”,加大育才力度,拓寬引才渠道,促進更多中高端人才進駐寧化。圍繞支柱產業、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引進和培育高層次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和壯大優秀企業家及企業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錘煉一支具有戰略眼光、開拓精神、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管理隊伍;完善職業教育培訓機制,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和培訓模式、培訓機構,培訓工業發展急需的高技能專業人才。
1.爭取政策扶持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蘇區老區振興計劃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積極爭取國家產業政策向寧化縣傾斜,努力爭取國家(及省級)蘇區振興政策支持資金、重大產業振興資金及其它專項資金支持。
2.推進區域聯動
樹立區域統籌協調發展理念,突出寧化開發的戰略地位,加快集疏運通道的建設,發揮閩贛商貿物流樞紐作用;加強處理好各產業區域與其它區域的分工合作關系,實現區域優勢互補、協調發展。
1.推進依法行政
把加快體制改革和依法行政作為優化發展環境的突破口,在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減化審批手續和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的基礎上進一步簡政放權,規范涉企收費,堅決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切實降低商務成本和提高辦事效率。
2.健全服務體系
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機構)發展,通過有效整合各種服務資源,努力滿足產業集群和工業園區內企業的共性技術需求和公共服務需要,實現技術、人才、信息等資源共享。提升公共服務平臺水平;促進協會(商會)等社團組織和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發展,充分發揮社團組織幫助中小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推動服務機構提高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水平。
3.優化發展環境
強化服務意識,實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及責任追究制,提供一站式辦公和一條龍服務,以及專門機構代辦代審等全方位,多層次的優質高效服務。探索構建政府與企業、社會組織良性互動機制,建立政府委托授權機制,加強政府與各行業協會、商會、產業聯盟的定期溝通和不定期交流。
序號 |
項目名稱 |
建設規模和內容 |
總投資 (萬元) |
建設起止 年限 |
“十四五” 預計投資 |
責任 單位 |
備注 |
|
一、城南工業園共17個項目,計劃總投資57.35億元 |
||||||||
1 |
奔鹿48000噸無紡布生產線擴建項目 |
總建筑面積3.02萬平方米,新建廠房、員工宿舍等,分三期建設年產48000噸無紡布生產線,同時配套相關設施 |
52150 |
2020-2023 |
52150 |
工信局 |
報市“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 |
|
2 |
核孔膜生產項目 |
總建筑面積約1.8萬平方米,建設核孔膜輻照室反應堆及膜蝕刻車間等 |
10000 |
2021-2023 |
10000 |
工信局 |
報市“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 |
|
3 |
三浦有機硅生產項目 |
建設生產二氧化硅(抗結劑)系列產品的生產線6條 |
15000 |
2022-2025 |
15000 |
翠江鎮 |
|
|
4 |
寧化固泰新型硅橡膠生產項目 |
建筑面積3.8萬余平方米,建設占地58畝,建設年產6萬噸的硅橡膠、混煉膠、液態硅橡膠、固態硅橡膠、有機硅等硅橡膠材料生產廠房,同時配套建設辦公樓、水、電、消防設施等。 |
52000 |
2021-2025 |
52000 |
翠江鎮 |
|
|
5 |
寧化正鑫硅膠制品深加工項目 |
項目主要建筑面積5600平方米,建設硅膠制品生產廠房5600平方米,采購、安裝7條生產線生產玻璃包邊硅膠制品。形成年產2000萬片生產能力,配套建設辦公樓、水、電、消防設施等 |
36000 |
2022-2025 |
36000 |
翠江鎮 |
|
|
6 |
寧化小盾鋼化玻璃蓋生產項目 |
總建筑面積1.36萬平方米,建設年產3600萬片鋼化玻璃蓋生產線,配套廠房、辦公、消防等設施 |
54000 |
2022-2025 |
30000 |
翠江鎮 |
|
|
7 |
寧化豐光特種玻璃生產項目 |
總建筑面積18600平方米,建設豐光特種玻璃生產廠房、綜合辦公樓、研發中心、倉庫及配套建設水、電、消防、環保設施等。 |
36000 |
2022-2025 |
20000 |
翠江鎮 |
|
|
8 |
斯韋富特時尚輕工產品生產項目 |
總建筑面積12.17萬平方米,項目分二期建設,第一期:建設年產2000萬件時尚箱包產品生產廠房、綜合樓、倉庫、產品研發中心、大數據分析平臺等;第二期∶建設年產1500萬件運動類輕工產品生產廠房、員工宿舍、員工保健中心等,配套建設水電、環保、消防、綠化等 |
63000 |
2022-2025 |
63000 |
城南鎮 開發區 |
|
|
9 |
年產光學鏡片1200萬片建設項目 |
項目規劃占地面積50畝,總建筑面積18000平方米,新建辦公樓3500平方米,加工車間12000平方米,存儲倉庫1000平方米,檢測車間1500平方米,新建光學鏡片生產線10條,建設水電、消防、環保等配套設施,年產光學鏡片1200萬片。 |
20000 |
2023-2025 |
20000 |
方田鄉 |
|
|
10 |
城南同富安防雨衣生產項目 |
總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新建生產廠房、原料倉庫、成品倉庫、辦公室、宿舍樓等。購置全自動下料機、全自動鋪布機等,建設安防雨衣生產線3條,建成后年產安防雨衣等勞保用品60萬件。 |
5350 |
2020-2022 |
4650 |
城南鎮 |
|
|
11 |
寧化天戈機車頭盔生產項目 |
建設8條體育器材、訓練健身器材生產線,實現器材智能化生產。 |
16000 |
2022-2025 |
8000 |
翠江鎮 |
|
|
12 |
華僑經濟開發區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
在城南工業園建設屋頂光伏,總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建設規??傃b機約20000KW。 |
20000 |
2021-2023 |
20000 |
治平鄉 |
|
|
13 |
寧化華僑經濟開發區增量配網項目 |
結合近、遠期電力負荷發展,推進開發區內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為寧化華僑經濟開發區內企業提供優惠電價。 |
31000 |
2022-2025 |
31000 |
開發區管委會 |
|
|
14 |
智能可穿戴設備生產項目 |
占地面積40畝,建筑面積15000平方米。新建生產廠房、倉庫、綜合辦公樓、客戶體驗中心及其他輔助用房等。建設環保、水電、消防等配套設施。建成后年產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耳機等可穿戴設備20萬件。 |
8000 |
2023-2025 |
8000 |
城南鎮 |
|
|
15 |
空調與制冷精密合金銅管生產項目 |
建設年產6萬噸內螺紋、外翅片、超薄光管等各種空調與制冷精密合金銅管生產線。 |
75000 |
2023-2025 |
75000 |
開發區 |
|
|
16 |
智慧家電系列生產項目 |
占地200畝,擬建設空調熱水一體機、廚寶、抽濕機、干衣機等白色家電系列生產線,配套建設職工宿舍樓、辦公樓、研發中心等。 |
50000 |
2023-2025 |
50000 |
開發區 |
|
|
17 |
空調壓縮機生產項目 |
建設年產300萬臺空調壓縮機生產線,配套建設廠房、宿舍、辦公樓。 |
30000 |
2023-2025 |
30000 |
縣政府辦 |
|
|
二、城南化工園共11個項目,總投資55.1億元 |
||||||||
18 |
華僑經濟開發區城南化工工業集中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 |
總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建設日處理5000噸污水處理廠一座,污水管網2000米及相關配套設施。 |
6000 |
2021-2023 |
6000 |
開發區管委會 |
|
|
19 |
穩定同位素(氘氣)生產項目 |
占地20畝,建設廠房、蒸餾塔、儲存罐等生產設施,配套辦公樓、水、電、消防等。 |
30000 |
2022-2025 |
30000 |
工信局 |
報市“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 |
|
20 |
納福有機硅生產項目 |
總建筑面積5.1萬平方米,建設年產6萬噸的硅橡膠、混煉膠、液態硅橡膠、固態硅橡膠、有機硅等硅橡膠材料生產廠房,同時配套建設辦公樓、水、電、消防設施等。 |
54000 |
2022-2025 |
54000 |
翠江鎮 |
|
|
21 |
稀土分離及提純項目 |
項目占地100畝,建設年產4500噸稀土分離、1500噸稀土金屬、2000噸高純稀土氧化物的高標準生產線及相關56000平方米廠房、綜合樓、宿舍樓建設等。 |
60000 |
2022-2025 |
60000 |
工信局 |
|
|
22 |
稀土發光材料生產項目 |
總投資2億,主要生產燈用三基色熒光粉、節能燈和燈器具等。 |
20000 |
2022-2025 |
20000 |
濟村鄉 |
|
|
23 |
浩輝有機硅綜合材料生產項目 |
一期投資2億元,用地70畝,建設年產3萬噸特種混煉膠、400噸硫化劑、200噸色母、60噸色漿、20噸鉑金硫化劑、50噸脫模劑、50噸洗模水、20噸膠水生產線。二期投資1.5億元,用地50畝(化工園),建設年產4萬噸硅油、2萬噸液態硅膠生產線。三期投資6.5億元,用地100畝(化工園),建設年產5000噸硫化劑雙24生產線。 |
100000 |
2022-2025 |
80000 |
開發區 曹坊鎮 |
|
|
24 |
信博硅油生產項目 |
總投資1.5億元,用地約50畝(化工園),建設生產2萬噸硅油生產線。全面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5.6億元、年稅收15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50個。 |
15000 |
2023-2025 |
15000 |
開發區 |
|
|
25 |
寧化天翊硅油生產項目 |
總建筑面積3.86萬平方米,新建生產廠房、加工車間、倉儲庫房、辦公綜合樓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水電、消防、環保等配套設施,新建硅油生產線5條。年產3萬噸硅油。 |
20000 |
2022-2024 |
20000 |
方田鄉 |
|
|
26 |
科峰有機硅生產項目 |
總投資2億元,用地約40畝(化工園),建設生產5萬噸硅油生產線。全面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5億元、年稅收12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50個。 |
20000 |
2023-2025 |
20000 |
開發區 |
|
|
27 |
電子煙用煙堿生產項目 |
總投資5億元,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額15億元,利稅4.5億元;項目產品為從煙葉中提取分離出純度>99.5%的天然煙堿,作為一種原料或醫藥中間體,應用于藥品(鎮痛、抗抑郁、老年癡呆等)、食品,以及電子煙等。 |
50000 |
2022-2025 |
50000 |
工信局 |
|
|
28 |
精細化學藥物中間體生產項目 |
建設用地50畝,計劃投資額17.6億元。建設生產線:2000噸/年鹽酸氨丙啉、1000噸/年含氟藥物中間體2,4-二氟硝基苯、30000噸/年烯草酮原藥等,配套建設供電、供水、供氣網,消防設施等公用工程設施,建設質檢中心、配電室、研發樓等輔助生產設施。 |
176000 |
2023-2026 |
150000 |
工信局 |
|
|
三、湖村循化經濟產業園共6個項目,總投資25.5億元 |
||||||||
29 |
金牛水泥有限公司4500t/d熟料水泥生產線 |
總建筑面積9.35萬平方米,采用新型干法預分解生產工藝,建設一條帶10MW純低溫余熱發電的4500t/d熟料水泥生產線,年產熟料148.5萬噸;水泥200萬噸。包括石灰石礦山開采、輔助原料進廠至水泥成品出廠(包括煤粉制備及輸送)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生產、生活輔助設施及10MW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 |
110000 |
2022-2025 |
110000 |
工信局 |
報市“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 |
|
30 |
寧化行洛坑鎢礦梅子甲尾礦庫工程 |
總庫容7263.4萬立方米,壩高198米。主要內容有初期壩、堆積壩、解洪壩、清污分流、排滲系統、1#排洪系統、2#排洪系統、滲水收集池、尾礦輸送及回水系統、監測系統和道路及輔助設施。 |
34348 |
2020-2022 |
34348 |
工信局 |
報市“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 |
|
31 |
寧化行洛坑鎢礦非金屬資源回收項目 |
項目建設用地100畝,主要建筑面積36300平方米,建設碎礦拋廢富集生產線和長石、石英回收生產線,主要建筑物包括拋廢車間、轉運站、脫泥車間、磨礦車間、長石石英生產車間、產品倉庫、石料堆場、道路及輔助設施。 |
20000 |
2022-2025 |
20000 |
工信局 |
|
|
32 |
寧興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項目 |
總建筑面積5.8萬平方米,建設壓濾脫水車間、熱風爐車間、尾礦砂及微粉生產車間等,年產復合硅酸鹽20萬噸、 尾礦微粉40萬噸、改性建材30萬立方米 |
30000 |
2020-2022 |
30000 |
湖村鎮 |
|
|
33 |
鑫豐尾礦循環利用改性建材生產項目 |
總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建設生產車間、粉料生產車間、鍋爐房、辦公輔助用房等,年產60萬立方改性建材、60萬噸改性硅酸鹽。 |
31000 |
2020-2022 |
31000 |
湖村鎮 |
|
|
34 |
鎢尾砂提取礦深加工項目 |
產業鏈項目。我鎮目前擁有鎢礦非金屬項目,生產的鉀長石、石英石等對下游企業陶瓷、高端玻璃、新型建材等項目具有較大發展空間。項目占地300畝,新建廠房5000平發米,建設成年產30萬件陶瓷產品、10萬噸高端玻璃和20萬立方米新型建材等。 |
30000 |
2023-2025 |
30000 |
湖村鎮 |
|
|
四、機制砂陶瓷產業園共5個項目,總投資14.15億元 |
||||||||
35 |
機制砂生產項目 |
占地面積60畝,總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建設年產500萬噸機制砂生產線,配備廠房、辦公樓等設施。 |
30000 |
2023-2025 |
30000 |
工信局 |
報市“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 |
|
36 |
日昌升機制砂項目 |
總建筑面積4.4萬平方米,建設年產300萬噸機制砂生產線,配備廠房、辦公樓等設施。 |
20000 |
2020-2021 |
20000 |
城郊鎮 |
|
|
37 |
日昌升資源環保循環綜合利用項目 |
總建筑面積9萬平方米,建設廠房、引進國外先進生產線2條;利用機制砂尾料建設,年處理30萬噸瓷土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經水處理后,生產精品瓷土3萬噸,普通瓷土15萬噸,發泡陶瓷原料12萬噸。 |
20500 |
2022-2025 |
20500 |
城郊鎮 |
|
|
38 |
紫色頁巖土深加工項目 |
總投資2億元,建設紫砂陶瓷專業產業園區,總占地200畝。建設年產5000萬件紫砂工藝品生產線1條,年產3500萬片琉璃瓦生產線1條年產2000萬塊外墻保溫裝飾材料生產線1條。 |
20000 |
2023-2025 |
20000 |
工信局 |
|
|
39 |
城郊新型陶瓷產業鏈項目 |
總建筑面積6.888萬平方米,建設陶瓷、玻璃制品生產加工無塵廠房、陶瓷生產原料精加工、陶瓷生產線、陶瓷檢測實驗室、陶瓷博物館等,采購先進陶瓷生產設備、環保降噪設備、窯爐專用變壓器、發電機組以及低壓設總建筑面積3.86萬平方米,新建生產廠房、加工車間、倉儲庫房、辦公綜合樓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水電、消防、環保等配套設施,新建硅油生產線5條。年產3萬噸硅油備等,配套建設辦公樓、食堂、職工宿舍及水電消防等相關設施設備。 |
51000 |
2021-2024 |
51000 |
城郊鎮 |
|
|
五、蓮塘食品加工園共6個項目,總投資6.04億元 |
||||||||
40 |
油茶深加工建設項目 |
項目占地30畝,建設廠房27000平方米;新建油茶生產線,實驗室、倉庫等,建設水、電、消防等配套設施。 |
10000 |
2023-2025 |
10000 |
淮土鎮 |
|
|
41 |
薏米深加工項目 |
項目投資1.1億元,占地51畝建設薏苡仁油萃取車間、薏米短肽蛋白粉生產車間、薏米功能性飲料、薏米酒、薏米食品加工車間、科技研發大樓及相應配套設施。 |
11000 |
2022-2025 |
11000 |
農業農村局 |
|
|
42 |
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加工項目 |
項目投資1億元,占地30畝建設年產600萬公斤種子加工生產線及加工廠房、倉儲中心、交易中心、新品種試驗研發中心、檢驗檢測中心,配套建設專家工作站、辦公樓、住宿等附屬設施。 |
10000 |
2022-2025 |
10000 |
農業農村局 |
|
|
43 |
速食食品生產項目 |
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6000平方米,新建生產、加工及配套輔助辦公用房8500平方米,新建速食勺子粉制品、速食豆腐皮制品、蔬菜包、肉醬包食品生產線各1條,年產速食勺子粉100萬箱、速食豆腐皮50萬箱。 |
13500 |
2022-2025 |
13500 |
方田鄉 |
|
|
44 |
辣椒制品深加工項目 |
新建標準化廠房、烘干設備、冷庫,引進辣椒制品加工生產線,配套水電路網綠化的基礎設施。 |
6500 |
2022-2024 |
6500 |
曹坊鎮 |
|
|
45 |
農副產品加工及冷鏈配送一體化建設項目 |
主要建筑面積28600平方米,建設檳榔芋、蛋餃、筍類等農副產品加工生產線,包括建設保鮮庫、冷凍庫、農產品精深加工車間、綜合辦公樓、原料倉庫、成品倉庫、農產品展廳及停車場、水、電等配套設施,購置冷鏈配送車。 |
9386 |
2021-2023 |
9386 |
安遠鎮 |
|
|
六、竹木產業園共6個項目,計劃總投資5.85億元 |
||||||||
46 |
10萬件竹四件套生產項目 |
建設廠房面積5100平方米,新建辦公樓、生活樓4200平方米,購置先進竹四件套生產設備,配套建設水、電、消防等其他相關基礎設施。 |
8000 |
2023-2025年 |
8000 |
安樂鎮 |
|
|
47 |
寧化縣筍制品加工項目 |
建設筍制品加工廠房及其加工設備,冷庫一個,實現綠色優質筍產品直接上餐桌,生產清水筍、軟包裝筍和閩筍干等系列產品,年產加工鮮筍10000噸,筍干1000噸。 |
10000 |
2022-2025 |
10000 |
林業局 |
|
|
48 |
安樂鮮筍干系列生產線項目 |
新建鮮筍加工廠房12000平方米,建設清水筍、鮮筍干制品車間、辦公樓、員工宿舍區、鹽漬車間,高溫殺菌車間,排污處理系統,購置先進鮮筍加工設備,配套水、電、路、消防、綠化、亮化等工程。 |
5360 |
2021-2023 |
5360 |
安樂鎮 |
|
|
49 |
安樂竹木家具系列生產線項目 |
新建廠房12580平方米,建設辦公樓、生活區、倉儲等,購置切片機、旋皮機、切割機等設備。配套建設水、電、路、消防、綠化、亮化等工程。 |
5180 |
2021-2023 |
5180 |
安樂鎮 |
|
|
50 |
寧化縣竹家具生產項目 |
建設竹家具生產線、竹工藝品生產線及廠房、辦公、宿舍、倉儲、銷售等配套設施,同時配套相應的環保和生產設備。 |
10000 |
2022-2025 |
10000 |
林業局 |
|
|
51 |
年產100萬個木質托盤生產項目 |
項目申請用地30畝,建設預計年生產加工馬尾松原木10萬至12萬立方米。年生產成品國際標準托盤100萬個。年產值預計2.8個億。 |
20000 |
2022-2025 |
15000 |
工信局(招商服務中心) |
|
|
七、原子科技產業園7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12億元 |
||||||||
52 |
同位素生產堆項目 |
占地面積700畝,建設20米W(兆瓦)同位素生產堆項目,功能主要集中于同位素生產、輻照加工、中子束流引出三個方面,生產鉬-99,碘-131,碘-125,錒-225,镥-177等核素。 |
370000 |
2023-2025 |
370000 |
工信局 |
報市“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 |
|
53 |
重離子加速器生產項目 |
占地面積500畝,建造重離子加速器裝置,提高核孔膜的產能,開發諸如醫用質子重離子腫瘤治療等應用。 |
250000 |
2023-2025 |
250000 |
工信局 |
|
|
54 |
醫用鍺鎵發生器生產項目 |
占地面積500畝,生產新型68鎵分子探針鍺鎵發生器。 |
200000 |
2023-2025 |
200000 |
工信局 |
|
|
55 |
醫用177Lu核素項目 |
占地面積100畝,生產醫用177Lu核素。 |
100000 |
2023-2025 |
100000 |
工信局 |
|
|
56 |
抗生素菌渣無害化處理項目 |
占地面積100畝,利用輻照降解技術,進行抗生素菌渣無害化處理。 |
100000 |
2023-2025 |
100000 |
工信局 |
|
|
57 |
14C同位素及其前體化合物項目 |
占地60畝,生產14C同位素及其前體化合物。 |
50000 |
2023-2025 |
50000 |
工信局 |
|
|
58 |
醫用放射源生產項目 |
占地50畝,生產醫用60Co放射源、醫用192Ir放射源,進行后裝放射治療,適用于腔內、管內、組織間和模式近距離后裝放射治療,應用全新放射源技術。 |
50000 |
2023-2025 |
50000 |
工信局 |
|
|
八、應急物流產業園共6個項目,總投資19.4億元 |
||||||||
59 |
寧化消防器材應急裝備生產項目 |
用地面積約200畝,建筑面積約160000平方米,建設廠房、綜合樓、宿舍樓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滅火器、風力滅火機、警報器等應急裝備生產線。 |
45000 |
2022-2025 |
45000 |
開發區管委會 |
|
|
60 |
寧化照明設備應急裝備生產項目 |
用地面積約150畝,建筑面積約120000平方米,建設廠房、綜合樓、宿舍樓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手電、礦燈、風燈、潛水燈等應急裝備生產線 |
36000 |
2022-2025 |
36000 |
開發區管委會 |
|
|
61 |
寧化生命支持應急裝備生產項目 |
用地面積約160畝,建筑面積約130000平方米,建設廠房、綜合樓、宿舍樓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年產200萬臺便攜式呼吸機等應急裝備生產線 |
35000 |
2022-2025 |
35000 |
開發區管委會 |
|
|
62 |
寧化防護用品應急裝備生產項目 |
用地面積約150畝,建筑面積約120000平方米,建設廠房、綜合樓、宿舍樓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年產500萬套防護服、防火服、防化服等防護用品生產線等 |
30000 |
2022-2025 |
30000 |
開發區管委會 |
|
|
63 |
寧化無線通訊應急裝備生產項目 |
用地面積約100畝,建筑面積約80000平方米,建設廠房、綜合樓、宿舍樓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電臺(移動、便攜、車載)、對講機等應急裝備生產線 |
25000 |
2022-2025 |
25000 |
開發區管委會 |
|
|
64 |
寧化工程材料應急裝備生產項目 |
用地面積約100畝,建筑面積約144000平方米,建設廠房、綜合樓、宿舍樓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帆布、防水卷材等應急裝備生產線 |
23000 |
2022-2025 |
23000 |
開發區管委會 |
|
|
九、非入駐園區項目共13個,計劃投資49.25億元 |
||||||||
65 |
琉璃瓦生產加工項目 |
占地面積100畝,其中規劃建設主體生產工程、主要生產車間、輔助生產車間、成品倉庫、原料倉庫、輔助材料倉庫、辦公及輔助用房等;配套完成給排水、供配電、環保、安全消防等公用工程。 |
10000 |
2022-2025 |
10000 |
自然資源局 |
|
|
66 |
鴻豐年產5萬噸高端納米碳酸鈣生產線建設項目 |
總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建設高端納米碳酸鈣生產線,年產5萬噸底涂鈣、油墨鈣等高端納米碳酸鈣產品,配套建設污水處理,煤改氣清潔能源改造等附屬設施。 |
12510 |
2021-2023 |
12510 |
湖村鎮 |
|
|
67 |
安遠鉀長石深加工項目 |
新建鉀長石生產線2條,開發鉀長石礦深加工產品,可實現年產鉀長石產品4萬噸。 |
30000 |
2022-2025 |
30000 |
安遠鎮 |
|
|
68 |
泓鑫新型陶瓷原材料提取項目 |
主要建筑面積2.68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綜合辦公樓、鉀長石生產廠房、加工車間、倉庫,新修進場道路3公里,年處理鉀長石礦15萬噸、加工5000噸鉀長石粉生產線。 |
30000 |
2022-2025 |
30000 |
安遠鎮 |
|
|
69 |
安遠螢石選礦開發建設項目 |
礦山資源儲量34.15萬立方米,合40.60萬t,設計采出礦石量約47.64萬t,礦山規模為5t/a,151t/d. 建設年開采螢石礦5000t,日浮選螢石礦規模500t。配套建設辦公生活區等。 |
30000 |
2022-2025 |
30000 |
安遠鎮 |
|
|
70 |
濟村龍萬利高嶺土及鉀長石礦深加工項目 |
總建筑面積3.86萬平方米,新修通礦公路5公里,建設廠房、辦公用房、倉庫等;建設高嶺土、鉀長石礦加工線3條,實現年產高嶺土、鉀長石礦產品10萬噸。 |
16680 |
2021-2024 |
16680 |
濟村鄉 |
|
|
71 |
濟村35千伏輸變電工程 |
新增主變2臺,總容量12.6兆伏安,35千伏線路2回,10千伏線路8回,新建線路5.45公里。 |
1800 |
2021-2022 |
1800 |
濟村鄉 |
|
|
72 |
泉上雙興精品工藝陶瓷生產項目 |
總建筑面積11.5萬平方米,建設廠房、辦公用房綜合樓、宿舍樓等相關設施,該項目分為三期進行,一期建設陶瓷原材料生產線4條,配套辦公樓及宿舍樓建設,年產20萬噸陶瓷原材料;二期建設工藝陶瓷生產線5條,年產量240萬件;三期建設完成可年產可達約300萬件陶瓷。 |
53000 |
2022-2025 |
53000 |
泉上鎮 工信局 |
|
|
73 |
寧化泉上鎮年產6000噸生物質顆粒燃料建設項目 |
項目總投資7000萬,占地30畝,建設面積7000平方米廠房及辦公樓、宿舍,建設水、電、消防、環保等配套設施。 |
7000 |
2023-2025 |
4800 |
泉上鎮 |
|
|
74 |
環保機制炭生產項目 |
規劃建設面積15000平方米,包括廠房建設、倉庫存儲及新建辦公樓、生活區等。購置機制炭裝置、一體機、凈化器等加工生產設備,引進多條機制炭生產線。配套建設水、電、路、消防等其他相關基礎設施。 |
6000 |
2022-2025 |
6000 |
安樂鎮 |
|
|
75 |
稀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項目 |
引進稀土龍頭企業,培育“采選分離,金屬冶煉,功能材料,應用產品”的稀土開發利用全產業鏈,主要建設礦石開采及加工生產車間、辦公樓、倉庫等,配套建設環保工程及其它水、電、消防等配套工程;項目建成后,形成5000噸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產能。 |
100000 |
2022-2025 |
100000 |
工信局 |
|
|
76 |
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項目 |
項目擬合理規劃寧化縣全縣黨政機關、公共建筑、工商業廠房、戶用建筑等屋頂資源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估算可開發面積236萬平方米,按照100Wp/㎡ 的安裝容量計算,全縣可開發屋頂光伏總容量約23.6萬KW(236MWp)。 |
160000 |
2022-2025 |
160000 |
發改局 |
|
|
78 |
寧化星科瑞綠色環保新型涂料生產項目 |
占地面積122畝,總建筑面積41640平方米,新建磨粉、氫氧化鈣粉、灰鈣粉干粉涂料、干粉沙漿等材料生產廠房、輔助設施用房、辦公用房、職工宿舍、公用設施用房等,配套廠內道路、停車場、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 |
35500 |
2022-2025 |
35500 |
曹坊鎮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